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五百八十二章 祭出个大杀器
    官道两旁的农田中,农人正忙着播种。

    连年大丰收,土豆那种比较消耗地力的粮种已经不是老百姓的第一选择了。

    新一茬的玉米被挂了起来,要用一季的时间晾晒,此时的农人正辛勤的播撒冬小麦的种子。

    地头还能看到妇孺送来的饭菜正冒着热气,马车中的刘弘甚至能闻到若隐若现的肉香味。

    “数年前我也曾多次出宫玩耍,那个时候别说城外农家,就是京城内都满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乞儿。这才几年,国朝就已经不现饥馑之祸了。”

    能吃饱肚子,便是传说中的尧舜之治都不可能做到的盛世景象吧。

    刘弘自认为他也在这盛世中贡献了一份力,自豪感是油然而生。

    马车车厢中的另一人亦是点头,捧了其一把。

    “别说殿下,臣又何尝不惊奇国朝这几年的变化?世人常说圣君在朝百姓安居乐业,可历代王朝,历代君主,真正拿老百姓当人的又有几个?也就是咱们大夏,历经数代近百年的拼搏,才有了如此盛世。前些日子臣还听到百姓赞说,监国贤明,大夏万世永昌。”

    “哈?咱们琏二爷也会夸人了?倒是把本宫都说的不好意思了。”

    刘弘作震惊状,望着贾琏那张伤疤都遮不住的俊脸,哈哈大笑。

    要说这京城他能信任的臣子也有不少,可能真正做到百分百信任的,似乎还是得荣国府的这对兄弟。

    用他老子的话来说,这是数代君臣之间的默契,是数代人经营出来的感情。

    总不能到了他刘弘这一代,把这难得的君臣情谊、兄弟情谊给毁了吧。

    所以,在贾琏回京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后,他就经常诏其说话。

    便是此次去皇陵问计,他也没有带别人,而是专门去了荣国府一趟,探望了贾家的老太君,这才与贾琏一同出京往西去。

    与贾琮不同,贾琏之前跟刘弘的交际并不是很多。

    在刘弘的印象中,荣国府的这位琏二爷长得俊俏,早年间性格圆滑,在走了一趟江南后便开启了名将之路。

    剿倭寇、杀鞑子、屠罗刹……

    或许是杀神当久了,这人身上的圆滑被煞气冲刷的干干净净,如今又留起了长须,还真有一股昔年先荣国代善公的肃杀威严。

    已经好些年没听见过贾琏恭维别人、夸赞别人了……

    “虽说这是臣偶然听到,但却也是臣的肺腑之言。老百姓不就求个圣君在朝,不就求个安居乐业吗?说句僭越之言,臣可以说是看着殿下成长的。先帝当初择陛下继位,未尝没有好圣孙的缘故……大夏历经百年,代代圣君,这是天下万民的福气,也是臣等的福气。”

    好圣孙,这三个字的威力那是真没的说。

    相比老十四家的那些废物,老圣人当初选择老四继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早慧好学的皇孙刘弘被老圣人看中了。

    这一点既是刘弘的优势,亦是他这些年一直苦学勤政想要斩断的枷锁。

    他不能让世人只记得好圣孙,他要让世人明白他的太子之位,并非只是一句好圣孙的评价,而是他的贤明、好学、勤政打拼出来的。

    他刘弘,配得上!

    贾琏并非只是为了恭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如今是荣国府的当家人。

    荣国公贾琏,执掌京营,位高权重。

    他这些日子不但在处理着京营的军务,更是隔三差五会被叫去东宫商议国政要事。

    以前他还没觉得自己处事有什么缺失,如今才发现自己最缺的就是朝堂斗争的经验,更缺与君王打交道的经验。

    琮哥儿不在京,贾琏都感觉自家与宫中的关系远了不少。

    这可不妙啊!

    “又严肃起来了!”

    刘弘瞅着贾琏严肃的神情就觉得好笑,这兄弟俩的性格简直就是两个样子。

    “你也别老是寒着一张脸,咱们现在又不是在宫里,也不是在军中。放轻松一点,琮哥儿总是嬉皮笑脸跟我闹,赦公也是大咧咧玩世不恭的性子,反倒你贾琏更像当爹的……”

    这评价……

    贾琏是哭笑不得,好不容易挤出一丝笑来,他自己都觉得瘆得慌。

    “臣这是在学武毅公,骤得高位,执掌京营大军,臣还有些不习惯……”

    武毅公便是老英国公张岳,老圣人驾崩当日,张老爷子就随了他的君上去了。

    朝廷议定了最高等的谥号,武毅。

    听到贾琏说起了武毅公,刘弘感慨万千,最终拍了拍贾琏的肩膀长叹道:“皇祖父有代善公,父皇有武毅公,本宫有你贾琏,甚好!”

    ……

    近两个时辰的路程,刘弘与贾琏畅谈了两个时辰。

    从京城的局势,聊到了塞外的风沙,回忆了往昔的风风雨雨,更是畅想了未来的君臣相得。

    等到马车停在皇陵大门外时,收到消息的戴权等人已经候了有一会了。

    “大侄子,伱咋来了?”

    忠顺王刘恪眼窝乌青乌青的,与一旁同样青眼窝的贾赦分外惹眼。

    “十三叔、赦公,你们这是……”

    不用说,整个天下敢揍这两位的真没几个。

    刘弘左看看、右瞧瞧,与贾琏对视一眼,憋笑不再询问此事。

    没想到刘恪想要挽尊,憋了好半天来了句:“这不是闲着无事,我想给你皇祖父彩衣娱亲,与恩侯表演个角力嘛。一时没收住手……”

    你看我信不信?

    这两老纨绔,肯定闹矛盾了。

    要不然就他俩,走一块不勾肩搭背才怪。

    贾赦都懒得搭理刘恪,将儿子拉到一边,询问这些日子家中的事。

    听到一切安好之后,就小声问道:“那就是琮哥儿在江南遇到了麻烦?”

    “父亲睿智,的确是琮哥儿的事。不过不算什么麻烦,只是涉及宫中,太子殿下是来向戴公请教的。”

    一旁留心的刘恪耳朵动了动,回头插话:“琮小子出了什么事?要不要我帮忙?”

    “你这老小子竟然偷听我们爷俩说话!要点脸行不行?”

    “嘿,好你个贾恩侯,爷我主动提出帮忙你还给爷掉脸子,看我风车拳!”

    “谁怕谁啊,昨天没分出胜负,今日正好太子来了,由他做评判,看谁厉害!”

    两人在刘弘与贾琏震惊的目光中,又一次抱在了一起……

    “所以,十三叔跟赦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的?”

    虽说奉天殿干仗的事刘弘见了不少,可一位亲王一位国公爷抱在一起,在地上滚着玩,他还是第一次见。

    戴权满脸无奈,犹豫再三才道出了原因。

    刘弘听完人都傻了:“所以说,九叔跟赦公争了一个多月,就是为了争孙女?”

    原来这两老纨绔是为了争荣国府大姐儿七七的“抚养权”,真正当爹的琏二爷直接呆立当场,属实不知该如何评价。

    看着地上抱在一块滚来滚去的两人,好半天才苦笑道:“爹、十三爷,我这个当爹的还在这哩?”

    “那又怎样?”

    “那又怎样?”

    地上的两人停止了翻滚,同时扭头过来冲着贾琏就是一句:“七七丫头就该我来养!”

    ……

    大姐儿七七在皇陵住了一个多月了,六岁大的小姑娘聪明伶俐,正是最惹人喜爱的年纪,这会正在两个爷爷的脸上抹药。

    “崇儿那小子到现在也没给我生个乖孙,这事难道不怨他贾恩侯?”

    嗯?

    刘弘听的一脸懵,一旁的贾琏却有了猜测。

    果然,紧接着老十三就瞥了贾琏一眼,不满的说道:“你小子也是,不好好替爷看着点他,竟然让他跟一个胡女搅和到了一起。”

    堂堂忠顺王世子,竟然喜欢上了一个西域小国的王女,还非要闹着娶为正妻,这让老十三看到聪明伶俐、乖巧可爱的七七,对贾赦父子的怨念就更深了。

    这件事吧,还真跟他贾家有那么一丝关系。

    当初贾琏一路打到了罗刹国边上,在后方主持粮草补给的刘崇为了稳住西域诸藩,便始终奔走于西域各家王室贵族之间。

    老刘家基因好,刘崇长得俊俏儒雅,又是皇室贵胄,身份高贵。

    光是想要把自己送到刘崇床上的西域王女就有十来个,最终跟鄯善王的独女对上了眼……

    鄯善国虽然已经撤去了藩国成了大夏的郡县,但鄯善王在西域有着极高的声望。

    刘崇能在西域混的如鱼得水,为大夏王师筹集足够的粮草,与他准鄯善王女婿的关系极大。

    所以,贾琏的军功章,那是有刘崇的一半。

    所以,老十三跟贾赦抢孙女,并非没有道理。

    算了,这俩老纨绔的事,掺和不得。

    刘弘将两人的纠纷扔给了贾琏,自己则是与戴权说起了江南的事。

    “戴公觉得,这内侍监察市舶司,与镇守金陵城的规矩,要不要改?”

    戴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殿下觉得,内侍比之朝臣,谁更忠心?”

    这还用说?

    内侍之权来自皇权,皇权强则内侍之权强,没了皇权庇佑,文臣能把内侍活剥生吃了。

    故而,内侍对皇帝的忠诚度,要远远高于文武大臣。

    当然,这也是历代内侍之祸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信,可用,但绝不可宠信无度。

    刘弘自然是听出了戴权之意,市舶司关乎国朝财权,金陵是国朝陪都,地位至关重要。

    所以,这两处必须有可信之人看着。

    “殿下,老奴伺候了先帝一辈子,数次南巡时,先帝都说过一句话,读书人心眼子多,留在金陵的武勋贵戚很难与之抗衡。相比之下,派出内侍镇守金陵,监察百官,最为妥当。就算派去的内侍犯了事,皇家处置起来也比较容易。”

    可不就容易吗?一道圣旨南下,哪怕这个内侍在江南权势滔天,也得乖乖受着。

    若是让像贾恩侯这等重臣镇守金陵城,这些人犯了事,或是有了不臣之心,皇家就不能轻易处置,必须得三思再三思,谨慎再谨慎。

    “所以,老奴的意思是,殿下不妨主动揽下这个责任,严查严办,然后派出新人接替那些无能的废物。”

    堂堂监国太子都主动承认过去之罪,要严查严办处置了那些内侍,你们这些朝中的臣子还要怎样?

    唾沫星子可以受着,但内侍的监察之权,绝对不能松口。

    这倒是与贾琮的密奏中说的话一样,犯错的内侍可以打杀,但监察之权必须死死握在自己手中。

    “戴公的意思本宫明白……”

    刘弘看向供在堂中的老圣人神位,细思了好一会,突然转头跟戴权说道:“有件事本宫想请戴公帮忙,本宫需要可信可用之人,戴公可愿替本宫培养一支这样的队伍?”

    ……

    皇帝老爷这一年来,几乎将全部心思都投入了新政之事。

    除了与变法新政有关的事,别的政务统统扔给了太子。

    这就导致刘弘连片刻的清闲都是奢望,从戴权这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用过午膳后就匆匆启程回京。

    来时的清净在此刻消失的干干净净,身后的那辆马车中,无时无刻都能传来两人的斗嘴声。

    还别说,看着马车中玩着九连环的七七,刘弘也觉得眼热。

    到现在为止,东宫也就太子妃生下了个崽儿,臭小子那又香香软软的闺女好……

    “我都不知道把十三叔跟赦公带回京城是好是坏……”

    贾琏揉着额头,苦笑连连。

    “至少朝中的那些想要废除内侍监察之权的人,大概率没精力跟殿下吵了。”

    到奉天殿大朝时,太子爷只需要关门放……放老十三跟贾恩侯出来,百官都得炸毛。

    这就是戴权给刘弘的第二个建议,让他带这两人回京,并将处置涉案内侍的权力交给他们,由他们带队南下。

    当然,这绝对不是戴权觉得这两货太烦人……

    当贾琮收到京城急报,得知他老子跟忠顺王刘恪带着人马乘船南下时,看向满屋子的供状卷宗,都忍不住替江南的这些犯官默哀了一把。

    “老爹跟十三爷这对组合,绝对能把江南搅翻了天。真不知谁给四哥出的主意,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月票推荐票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