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71 夫妻搭档
    春节一过, 又有政策下来,要求各地精简监狱、劳改农场等。

    所以各大劳改农场放回一大批因为出身而被劳改的, 要求回各大队就地劳动改造, 但是因为犯罪而被劳改的却没有这个待遇。

    莫树仁、莫应琦父子俩被释放。

    莫应琦写信回来,他媳妇儿愿意带着孩子跟他来莫家沟,所以他们收拾新囊, 打算返回莫家沟。

    春耕还没开始的时候, 莫应琦带着父亲和妻子儿女回到莫家沟。

    周明愈和莫茹自然要去帮忙安置,莫家沟如今和先锋大队是合作大队, 莫应熠又在先锋大队种子站工作, 所以他们回莫家沟安置没有什么障碍。

    等他们安顿下来以后, 先锋大队砖窑厂直接聘请莫树仁来当副厂长兼会计,因为莫树仁文化水平高, 且从前掌管莫家商铺,有从商经验,所以先锋大队也都没意见。

    现在砖窑厂除了烧砖瓦, 还有瓷砖、烧陶器乌货等业务, 也十分需要一个懂生意、生产、会计于一体的人来总管。

    莫树仁非常合适。

    他们回来家人自然非常高兴, 沈淑君少不得要念叨一下自己的大儿子。

    莫应棠自从当兵以后, 期间只回来过三次,第一次回来三天,第二次回来两天, 第三次就只有一晚上, 还都是去首都学习抽空拐回来看看家里的。

    至于探亲假, 其实莫应棠也是有的,只是他自从入党以后倍受上级青睐,去各地执行特殊任务且很多都要保密,所以探亲假也一次次的泡汤。

    当然,津贴可是比同级的军官高一倍!

    但是对于沈淑君来说,当然是儿子终身大事更重要!

    从当初去服兵役到现在已经10年,儿子也25岁,至今没有成亲。

    沈淑君能不着急吗?

    领导既然青睐他,那也不能只使唤他干活不关心终身大事啊,怎么不得帮着找个对象啊?

    这么大的青年,孩子都应该五六岁的。

    因为大儿子没结婚,二儿子莫应斐还被挡着呢。

    看样子大儿子还不回来,家里人也商量要不就先给莫应斐成亲,沈淑君还特意把莫茹也叫回去拿主意。

    他今年也22岁,虽然现在提倡晚婚,可在乡下22不小了。

    莫家现在条件好的很,很多人家都盯着呢,一旦沈淑君露出要给二儿子找媳妇的意思,立刻就有不少人上门说项。

    莫应斐虽然没有大哥和小弟长得那么俊,但是反而更符合乡下人的审美,高大俊朗,憨厚温柔,不像大哥那么冷,不像三弟那么活,一看就是过日子的。

    沈淑君也没有太挑剔,相中了几家闺女,都是勤劳能干的。

    她把关看大体条件,在这个范围内再让儿子自己挑,看中哪个就定哪个。

    莫应斐倒是也不纠结,直接挑了曹疃大队长家的闺女,当初莫树杰当兽医的时候,曹队长对他多有照顾。

    之后就是定亲,曹家也不拿梗,主动提议早些成亲,免得天热了又不方便。

    两家一商量,再悄悄查日子就定在春耕之后麦收之前,这段时间还算是不冷不热,正方便。

    二弟成亲,莫茹和周明愈带着孩子回去参加婚礼,还邀请了傅臻和亮亮一起,莫应熠也邀请自己的老师和好友去做客。

    有这么多有水平的宾客到场,婚礼办得简单却非常热闹而难忘。

    这一年与苏联关系急剧恶化,珍宝岛事件以后,中央调整了战略方针,要求各地城乡都要大力挖掘地道防空洞,以抵御核武器的入侵。

    在军方以及专业人士指导下修建的军事防空工事自然是实用的,后来很多年也都在使用中,变成一些地下商场。

    只是工厂、学校、医院、机关单位乃至乡下,全都要挖掘修建集体防空洞,甚至各家各户也要修建。

    防空洞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需要砖石、水泥、钢筋等物,但是很多人家经济条件不宽裕,买不到足够的材料,却也必须修建。

    于是有人在自家屋里挖个洞,买一口大水缸放进去,盖上大木盖,也当做防空洞应付检查。

    集体防空洞挖的又深又长,出口却小,而且技术也不过关,一段时间之后不是往里灌水就是容易坍塌,有孩子调皮困在里面的,有人不小心摔断腿的,也有牲口走失的……

    不过后来也发现其妙用,夏天热的时候,防空洞就是最好的纳凉场所。有工厂直接把宿舍下面的防空洞挖几个口子出来,那防空洞就成了天然空调,呼呼地往外冒凉气。

    从年后开始挖防空洞,还要不耽误春耕、春种、麦收等农活,乡下又掀起了新一轮地战天斗地热潮。

    先锋大队以及学校自然也不例外,按照上级要求都需要开挖防空洞。

    周明愈知道肯定打不起来,所以不让社员们耽误农忙,只在空闲的时候学莫家沟挖几个大队地窖应付检查,另外还有宋家村的石矿呢,底下挖了很深的石坑,跟防空洞也差不多。

    应付检查足够的。

    至于学校,先锋大队不许学校自己挖,挖出洞来以后还得填埋,否则下雨灌水、玩耍也危险,他们的任务就划拨在大队里即可。

    除了挖防空洞,各级组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全民实行军管。

    学校编制改为一校为一团,年级为连,班为排,最高为学校革委会,下设政工组、教改组、后勤组,学生最高组织则为红代会。

    而各工厂各大队也进行了整改,比如先锋大队改为先锋团队,最高组织为团革委会,原本生产队改为连队,小队改为排。

    有些大队原本就小,下面只有一两个生产队,作为团队太小,就开始着手跟其他生产团队合并。

    于是先锋团就成为红旗公社下面的大团,把周围的将军庙子、草泊儿、丁家村等二十个大队都并进。先锋大队为团部,下面为连队,连队下面还可以分排。

    但是大队和大队之间互相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本来是平级,现在要分出上下级来,互相之间可不是那么容易妥协的。

    就算公社革委会领导,互相之间也扯皮。

    很多生产团队闹得不像话,后来没多少时间又分崩离析。

    倒是先锋大队这里,其他大队巴不得凑过来一起,跟着先锋大队沾光。

    范木匠和草泊儿等几个首先赞成,还有宋家村,他们村土地贫瘠,现在就靠着去先锋大队的工厂里打工赚钱呢。

    公社革委会主持了先锋团的合并会议,还举行了生产团干部选举会议。

    原本张根发觉得自己肯定可以选为团长的!结果,社员、干部投票以百分之九十的压倒性票数选了周明愈!

    关键周明愈他还不乐意干!

    他想让公社派人来,最后还是相玉亭和柳红旗拍板,让周明愈好好干这个生产团长。

    同时还选了副团长、政委、书记、会计等干部,这些都是从各大队原先的干部中选出来的,或者由社员选举,团长和公社一起认命。

    莫茹被选为后勤队队长,本来大家要选她当政委,她果断拒绝。

    她可不热衷当干部,当干部以后,这个会那个会的,她吃不消。

    她不想被工作压榨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再说周明愈要是当了团长,家里有一个干部,以后肯定要忙,如果她也当干部,当忙起来俩人都不着家,也不像回事。

    这一世她对待工作的心态和前世有所不同,毕竟工作是为了养家、实现自我价值,今生她有空间、有周明愈、有儿女有家人,养家不成问题,自我价值也能更好的实现。

    说起来就是因为劳动已经不是她的谋生手段,她何必这么跟自己过不去呢!

    于是周明愈就建议她当后勤队长,管着团队的后勤,也就是资源部门。

    这个部门管理物资的,交给谁都可能有猫腻,但是莫茹无所谓,她空间里的物资比谁都多,她只有为集体谋好处的,没有占便宜的。

    “媳妇儿,你做后勤管着物资,杂活儿让社员干,你就给他们分派分派。主要你当我的后台,我感觉格外踏实。”

    想到夫妻搭档,他觉得有点激动呢。

    有周明愈这样劝,莫茹也就没坚持,毕竟这么一想也算夫妻一体共进退,还是挺浪漫的呢。

    周诚志则直接被选为先锋团第一连队的连长,下面原本的四个生产队就变为排长,周明国当了二排排长。

    其他干部也都有所调动。

    那些和社员结婚,已经扎根在先锋大队的知青,因为有文化,也被吸收进了团、连、排任职。

    这一合并之后,等差不多稳定下来,也到了秋收的时候。

    这时候县里传来消息,他们进了两台东方红75型履带式拖拉机!

    这拖拉机质量超级好,周明愈对此很有印象,小时候爷爷家就有,四十多年居然还可以工作。

    所以买了不吃亏,买了不后悔!

    更何况,这拖拉机很贵,一台就要一万二到一万三的样子,可不是普普通通一个村能买得起的。

    现在一个团,买一台两台拖拉机,正当用呢。

    一听到这个消息,周明愈立刻骑自行车跑了一趟县里,找县革委会申请——先锋团申请买拖拉机。

    真正的拖拉机,不是那种突突突的手扶。

    这种履带式拖拉机,耕地的话一天可以七八十亩!

    如今正好大兵团作战,因为十几个大队合并,很多农田直接合并打通,全是模仿农场那种大地块。

    大地块,一望无际,正适合机械作业。

    申请一开始很顺利,邱科长等人直接给他审批,盖章同意,还帮他们在农业银行高进县支行贷款买,这样他们只需要出三千块,剩下的就可以贷款。

    周明愈拿到指标批条,约定三日后去提车。

    因为他在省机械厂呆过,所以已经省略去培训开车保养维修的步骤,可以直接开回去。

    三日后,他带上团会计、政委还有莫茹这个后勤队长,一起去县里提车。

    结果却被告知,县革委会主任拒绝把拖拉机批给他们!

    “为什么啊?”大家都不明所以,围着县革委的干部追问。

    他们也很为难,邱科长拉着周明愈去一边道:“这是革委会主任亲自批的,估计是他那里的原因。”

    如今县革委会主任就是刘新农。

    周明愈根本没想到这个,“邱叔叔,你说刘主任……他真有那么小心眼?”

    邱科长看没有外人,小声道:“他不是去你家住过,你觉得呢?”

    周明愈有点无语,在他的印象里,虽然刘新农有些不那么厚道,但是也不至于是这么小心眼的。

    想了想,周明愈就让其他人先回去,他和莫茹去主任办公室找刘新农试试看。

    他觉的可能刘新农当了主任以后,想摆摆谱也不一定呢。

    周明愈跟邱科长说了一下,就和莫茹一起去找刘新农。

    刘新农如今算是志得意满,原本觉得一辈子也没机会当上县长、正书记的,没想到还有搞夺领导权这一说法。

    66年他搭上了某头子,某人在省革委会任主任,还兼任了省军区第一政委,他也算搭上了军队的线儿,于是摇身一变,也成了县革委会一把手。

    他听说秘书说先锋团团长求见主任,摆摆手就让人带进来。

    很快,他就看到周明愈和莫茹跟着秘书一起进来,愣了愣,惊讶道:“你俩怎么来了?”

    他的秘书赶紧道:“主任,这两位就是先锋团团长和后勤队长。”

    刘新农一拍桌子,“这样啊。”他指了指前面的俩椅子,“明愈莫茹,来,坐,坐,别客气。咱们也算老相识的。”

    他心里却想着怎么老子不知道周明愈居然做团长了?随即又想起来之前似乎有任职文件专门说过的,但是他没顾上这一茬,只以为是公社下面的调动,根本没关心。

    毕竟他忙上头还忙不过来呢。

    周明愈看他那模样却也疑惑,刘新农看这样是不知道他当团长?既然不知道,那为什么驳回了先锋大队的买拖拉机批条?或者他就是针对先锋大队?

    “两位这是有工作要汇报?”

    刘新农虽然做出一副自己很忙的架势,却又不想让两人走,他得让两人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现在是县一把手的威严。

    周明愈就把先锋团神情买拖拉机的事情说了一下,“原本已经给了批条,我们今儿是来提货的,结果又说主任打回了批条,不给我们提货,所以我们来找主任问问情况。”

    刘新农听完以后迷糊了一下,随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噢,我知道了。这个事情啊……”他开始翻桌子上的文件,没找到,就看一旁的秘书。

    秘书就跟他使眼色。

    刘新农便对周明愈和莫茹道:“你俩先坐会儿,我去看看具体怎么回事。”

    周明愈和莫茹对视了一眼,都感觉有点不正常,这刘新农似乎不知道?或者他并没有故意针对他们?

    但是有人却以他的名义打回了先锋团的审批,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除了刘新农,难道他们还有什么对手?

    应该不会啊。

    过了一会人刘新农回来,脸上表情很有点幸灾乐祸,他看着两人,笑道:“这个啊,是这么回事。上一次的手扶拖拉机,最先的指标是给了你们,现在大拖拉机呢就该轮下去给别的公社。”

    虽然一个大队可能买不起,可一个公社总能吧?

    再说了,现在下面也实行军管方式,一个个的生产团,花一万多买拖拉机还是可以的!

    谁说只有你们先锋团能买?

    刘新农心里乐呵得很,能看周明愈的笑话,他觉得有一种莫名的爽快。

    当然他和周明愈和先锋大队是没仇恨的,不过是一点点小过节,或者大家看法不同而已,他自认堂堂革委会主任,是不会和几个社员一般见识的。

    看,他都没给先锋团捣乱,还让周明愈顺利地当上了团长呢。

    要是他小心眼,他周明愈能继续当团长吗?哼!

    所以,这件事刘新农自己觉得问心无愧,拖拉机也没规定一定要给先锋大队!

    周明愈观察刘新农的脸色,感觉他肯定知道什么,自然也有小手段在里面,是真的不给自己生产团拖拉机,还是想让自己讨好讨好他?

    他笑道:“书记,那要是别的团不买,是不是还能留给我们?我们可以把手扶折价卖给那些想买拖拉机的,还能包教会呢。”

    刘新农立刻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我说周团长,你不能这样啊,怎么好事儿就一定要给你们自己呢,全县这么多公社,是吧。”

    他一副不必再谈或者你再多讨好讨好老子,看老子什么时候心情好说不定会答应你的样子。

    周明愈却没再说什么,对莫茹道:“既然刘主任怎么忙,咱们还是先回去吧。”

    刘新农没想到他们这么干脆利索,居然也不再努力努力,难道求求自己就那么困难?

    哼,傅书记都倒了,还有谁能给你们撑腰!

    周明愈和莫茹离开主任办公室,先去了邱家,等邱科长下班回来,打探一下刘新农的靠山是哪里。

    如今省内军部有几个势力,省军区一个,青市一个,虽然三年前他们都支持了反对派,但是势力也有所不同。

    省军区是某头子压制了原来的军区司令和政委,他当了第一政委和革委会主任,而青市和一些区、地级市,则是青市军区支持的。

    虽然原本应该都是一个军区司令总管,只是因为有压制和上位以及有不服气的,所以出现这样矛盾的场面。

    他们分析过,高瑞阳应该是青市那边的,他们比较倾向于保护原政府领导们,就算之前的运动也是应付任务做样子,和省军区是绝对不同的。

    所以他们压倒了傅大哥所在的那支部队成为了胜利者,但是说起来和某头子还是有区别的。

    按照邱科长掌握的一些信息,周明愈分析之后觉得,刘新农走的就是省军区的路子。

    他居然可以搭上那条线,这有些不可思议。

    周明愈道:“暂时先不管,反正拖拉机以后再买也一样,没必要因为这个冲突。”

    周明愈和莫茹和没把这个事儿当回事,毕竟如今大队改生产团,家里还是很忙的。

    学校、医务室、团部办公大院都要扩建,还要根据各连队的特点,帮助他们搞副业,比如范木匠多手艺人,木匠、篾匠不少,都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要浪费了。

    周明愈和一些团干部商量,要在团部再开办一个家具厂和草编厂。

    从全团挑选优秀的手艺人到家具厂和草编厂常驻,一个厂有十五个常驻工,农闲的时候,其他有这个手艺的也可以来帮工。

    家具厂就做家具,草编厂主要是编篾席、苇席、筐子、篓子、草盒、蒲扇等,另外周明愈还组织一些人发明了一种屋顶。

    以往盖房子,都是用麻绳把秫秸一把把地捆起来,然后两捆再接成一个人字形。每次要盖房子,绑笆子就要找很多女人帮忙,费工费时。

    现在他们用木条、木棍加秫秸,加工成一片片的,谁家盖房子就可以直接买去,而不用再花费巨大的人力来帮忙准备。

    反正绑笆子就是为了覆盖屋顶糊泥盖瓦,主要是保暖、承重,他们新发明的这种屋顶,一样保暖承重,比之前的省力还更方便。盖上以后,再糊泥,覆盖瓦片,是一样的。

    另外,他们还帮人扎承尘,也就是屋里的天棚,挡住屋顶的那些乱乱的屋笆和房梁,更加整齐美观。

    现在生活好,社员们的要求就高起来。

    扎了天棚美观亮堂整齐,比以前乱糟糟黑乎乎的,不知道好看多少呢。

    关键吃饭的时候它都不会往碗里掉虫子和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