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42 小棉袄儿
    莫茹回家以后和周明愈商量一下, 第二天两人就去县委拜访吕书记办公室, 找他的秘书打听打听。

    吕书记忙着年底开会、巡查、慰问,并不在县里。

    而精简城镇人口这事儿, 确实正在执行, 说是为了安排大/跃/进期间过快膨胀的城镇工业人口,要求他们专业回农村务农,扩大农产品供应,协调工农业的平衡关系。

    听吴秘书说了任务内容, 莫茹就觉得肯定又是有些地方干部领会中央文件不给力, 不具体分析直接搞一刀切了。

    “吴秘书, 说的是城镇工业人口,应该不包括学生吧。我家小弟是破格录取去的, 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要是被退学回来, 那岂不是耽误了?”

    吴秘书笑道:“两位同志不要着急, 我先把这事儿转告我们县委教育科,请他们和区委教育部沟通,肯定会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要是教育科沟通不行, 不是还有我们书记嘛。”

    吕书记秉承高瑞阳的亲劳模路线,对莫茹和周明愈那是更加和气的, 知道这事儿一定会帮忙。

    他还觉得劳模会办事呢, 这件事先找了吕书记, 而没有直接去麻烦傅书记。

    他们是知道劳模和傅家的关系的, 不知道怎么来的关系, 却知道关系很好就是了。

    吴秘书说话也算话,后来过了年莫应熠就接到学校的入学通知,让他按照开学时间照常入学。后来他发现,并不是因为他成绩优秀才让他入学的,而是姐姐找的关系够硬。因为那些没有关系的农村学生,全都被休学在家,至于什么时候再让他们继续读书那就要看情况了。

    反正班上农村去的几个学生,除了他,全都休学在家。当然,还是有办法的,他们可以转到当地县高中去读的。只是这样的话就是县高中学生,不能再进区高中,而县高中的升学率和他们可没法比。

    这所区中学,比省城的好高中都不差,当然最好的就是省大附中,那就只有省城优秀学生才能去上了。

    ……

    今年过年,大队里的社员们基本都能吃饱喝足,现在经济好转,农业形势越来越好,老百姓的饭桌也丰富起来。

    先锋大队的养殖场、蘑菇大棚也对自己社员开放,除了交供销社的任务猪,四个大队一起杀了六头猪,允许社员们去买,有富裕工分的用工分顶,没有的可以用钱买。

    鸡蛋、鸭蛋、鸡肉、蘑菇,都可以去买。

    如今先锋大队日子红红火火的,尤其今年还变相搞了包产到户责任到人,把队里的各项来钱副业综合起来,家家户户都分到钱。

    最少的也分到三十多块!

    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要知道外面有的大队,如今忙活一年也就是不负债而已,要想分钱还是奢望。就算有分钱的,最好的人家能分三十来块钱,想分四十五都不容易,这还是排名前三的大队呢。

    再加上他们还有在砖窑厂打零工的,粮食、工分、钱三者结合发工钱,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只要去干的,都能拿到现钱回来,别提多带劲呢。

    所以,大部分人家年夜饭是有鸡蛋、猪肉炖粉条、蘑菇、韭菜、菠菜、豆角干等菜的,比起以前那是相当丰富的。

    当然也有几户人家,要么从父辈遗传下来的劣根性就是改不了,秋天的粮食还不等过完年就造光,拿到钱也买买买,吃吃吃,喝喝喝,之前天天生日日日年,这会儿过年却寒酸起来。还有那些抹不开面子,有了钱就被人惦记,这个亲戚结婚借几块,那个亲戚上学借几块,到最后自己家反而没钱买肉过年。

    莫茹家如今是没人敢上门借粮食借钱的,毕竟今年社员们分的都不少,只要打算着过日子,谁也不至于挨饿,所以上门借?有那个脸吗?

    二婶子的虎威让人饿死也不敢上凑,所以就算想借粮食也只能去队上借。

    反正队上有应急粮呢。

    借来的粮食也就只够吃饭的,是不管吃得好不好的,还得被周诚志狠骂一顿,“吃大锅饭的时候,大家都一样,劳模有的吃就饿不着你们。这会儿解散了食堂,可看出来,当初你们这些人就是吃先进拖后腿呢!”

    那些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也不好意思说什么,谁让自家要借粮食过年呢?

    大年初一初二都是本大队的社员们互相拜年。这时候各大队就会组织自己的特色节目,有踩高跷的,有唱戏的,有耍狮子的。先锋大队的拿手好戏是踩高跷,扮相都是西游记、八仙过海里面的人物,除此之外,今年还多了先锋大队小学的小小文艺团。

    这是魏生金组织的,提拔了几个声音清脆,会唱歌能朗诵的学生,让他们朗诵M主席诗词以及唱各种革命歌曲。

    其中的压轴节目就是周七七的评书,拿着爸妈给她买的快板,学着收音机里的腔调,先来一个跟着唱戏学来的亮相,“啪”一声,“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咱夸一夸打虎英雄武二郎……”

    反正周明愈和莫茹给她讲的故事,她都能拿来说道说道,可把先锋大队的社员们给乐呵着了。

    他们感觉比听戏还有意思呢,纷纷说让周七七同学再来一个。

    大部分人都是白听的,也有人觉得这么好不能白听,算是给学校凑份子,听完就往魏生金那里交钱,不拘是一分三分或者五分,都是一份心意。

    这可把周七七高兴坏了,“爸妈,你们看,我也能赚钱呢。”

    莫茹给她理了理歪掉的小髽鬏,“一会儿嫌人家烦,一会儿又这么热情地表演,好坏都是你自己说的。”

    张翠花却骄傲得很,笑哈哈的,“大宝贝说得真好,嫲嫲听着比广播里说得好。”

    说着还悄悄给周七七兜里掖上一毛钱,让她留着买糖吃,老小俩人还挤挤眼一副别让爸妈看到的表情。

    莫茹就假装没看到。

    如今日子好,过年磕头的时候,张翠花也给孩子们分压岁钱的。

    上学的发五分,不上学的发二分。

    热闹两天,初三开始走亲戚,莫茹也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三天,还去城里给邱母、傅家拜年,又接了傅臻来住两天。

    原本计划要等二月以后再让造纸厂和砖窑厂开工的,结果初□□的就有人等不及,一趟趟来问什么时候开工。

    买的急,干活的也急,周明愈索性就让人初十开工。

    有钱赚,社员们就算忙累都高兴。

    正月十五那天,大队又和学校一起举办了灯会,说是灯会,其实就点了四五盏灯笼,再挂上几个纸片猜谜。大部分社员们都不识字,哪里看得懂,最后就是有人念有人猜,甚至演变成社员们也轮流出谜语,让大家猜。

    一起参与,活动就越发有意思,热热闹闹了大半宿才散。

    过了十五,生产队又开始修农具准备二月以后春耕、春种。

    周明愈和莫茹商量想缩减养殖场的规模,把鸡可以折价给社员们让他们带回家养,反正现在也有不少社员从养鸡场买鸡鸭养。

    如今有自留地且生产队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好转,社员家里也可以养鸡鸭和猪,以前粮食不够社员家里养不起没办法,现在既然可以,那就应该放开让他们养。免得以后再说劳模霸占村里的养殖场,不允许社员们养家禽家畜。

    莫茹自然同意。

    于是他们跟周诚志通了气,周诚志只擅长种地,副业这些都是周明愈说了算的。

    晚上生产队开会的时候,照例各家掌握话语权的去开会,周诚志先把今年的工作大体讲一讲,安排一下。

    最后就把养鸡场的事儿说了说。

    “队长,缩减养鸡场的规模,那供销社的任务怎么办?是不是又往社员头上摊?”

    供销社起着沟通城乡的作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都是靠它来调剂。鸡蛋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以前社员们养鸡,规定鸡蛋都要卖给供销社,不允许私下交易的,每个生产队都有任务,生产队再分摊到社员头上。

    自从有了劳模开办的养鸡场,社员们轻松很多,想吃鸡蛋从养鸡场买,也不需要给供销社交任务,反正他们大队副业多,大家能打零工赚钱,鸡屁/股已经做不了他们的银行了。

    这会儿要是还得养鸡,他们有些人不乐意养呢。

    莫茹道:“供销社的任务大家不用担心,养鸡场就可以全部完成的。”

    “那要是这样,我们不想养。”吴美英喊道:“俺们自己养鸡,好时候两天下个蛋,一般时候三四天下个,在养鸡场那些鸡至少两天一个蛋呢,还是算了,不养。”

    她一说不养,很多人也表示不想养。

    莫茹就道:“不强迫啊,想养的就可以多养,不想养的就不养,全凭自愿。”

    自愿的,以后如果有人来调查,也就说不出什么话来。

    有几家乐意养的,尤其一些老婆子,总觉得家里没有两只鸡就跟光着屁/股一样不安全。

    大部分人家不乐意养,养鸡院子脏不说,自己养的也不下蛋,现在也不指望养鸡赚那几块钱,何必麻烦?

    反正想吃就去养鸡场买,自己大队的去买比外面便宜呢。

    讨论完养鸡场的事儿,周明愈就提议商量先锋大队果园的事情,这也是他和莫茹冬天时候商量好的。

    以前不栽果树,主要是害虫肆虐,结不了几个果子还浪费地,如今有劳模拿虫子,周诚志当然愿意栽果树了。

    果子交给供销社也能赚钱,赚别的福利呢。

    如今粮食能吃饱,自留地里也有菜,鸡蛋也不缺,不少人可不就心思活动开始想着弄点零嘴吃吃。

    要是有个水果吃,那当然好的。而且又解决了一部分老头们的活计,他们去砖窑厂干不动,但是在果园里照顾一下还是可以的。

    根本不用商量,全票通过。

    很快周明贵、周玉贵、陈福海听说二队要栽果园,他们表示要一起搞,让二队带头,到时候一起分配。

    周诚志打心眼里是不乐意和他们一起的,只是人家态度那么好,他也知道是想沾劳模的光,也只好答应。

    于是他们划定在西河附近,原本的祖坟地、磨房周围的河滩、荒地、贫地,一共有五十多亩地,用来栽果园。

    以后如果发展的好,还可以继续扩建。

    至于栽什么果树,这个莫茹和周明愈早就规划过的,高进县处于北温带区域,当地常见果树有苹果、梨树、桃树、杏树、樱桃、山楂等等。

    当然他们要需要选择优良品种,苹果、桃子、樱桃这种畅销水果是必选项,甚至可以每样几个品种都栽。他们还可以通过嫁接以及其他途径来进行品种优化改良,相信有空间做靠山,他们出产的水果一定会打出名头的。

    其实这时候物资短缺,根本不是卖不掉的问题,而是货源太少不够卖的问题。加上如今运输、保管不善,容易腐烂的水果只有当季才能吃到,要么就是吃罐头。

    所以莫茹和周明愈对此很有信心。

    空间在手,真是什么都不用怕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树苗。

    周明愈也有计划,他想双管齐下,一边让人在附近搜罗那些很有名的果树,谁家的苹果格外甜,谁家的杏子很好吃,谁家有特别好吃的樱桃、石榴……

    然后他们在去其他水果产地去买果苗或者大一些的成熟果树。

    一般人家买果树都是买树苗,不会买成年果树,因为成年树不宜挪动,容易死掉。但是他们有空间保护,把树苗放进空间里,以前还是百分之九十几的概率成活,现在完全可以百分百成活。

    接下来几天,两人就带着周诚廉、周培基等人分头去公社、县里打听,看哪个大队、公社有什么好的果树园,邻县哪里有……甚至他们还请县委林业科给其他县写信询问他们的名品果树。

    努力终有回报,他们陆续收集了一些树苗、果树,询问的几个县也有回音,愿意免费提供他们一批樱桃树苗,拉煤的时候顺便帮他们运到高成县。

    周明愈也去县林业科借了几本果树栽培方面的书回来看,什么土壤适合什么品种,如何栽植、修建、嫁接等等,回来慢慢地学习摸索。

    在他们收集果树的时候,生产队也开始耕地种地,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春种景象。

    莫茹已经把果树们都分门别类轮换着在空间里放过,等春种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栽植果树。

    谷雨以后几天,先锋大队的春种进入尾声,留下一些社员们收尾,其他人就集中去栽果树。

    虽然早晚还有些凉意,白日却是春光暄暖,风和日丽,荡漾的河面上白鹅和鸭子们游弋嬉戏,河岸上青草嫩绿野花盛开,好一派田园春/光。

    莫茹和周明愈跟着社员们在果园里忙碌着,周小八穿着一件红色的反穿罩衣乖乖地跟在她旁边。

    她拿树苗,他就帮忙抬,她栽树,他就帮忙填土。

    虽然就是做做做样子,这也为他吸粉不少。

    大家都说这孩子别看不爱说话,可贴心了,比闺女还贴心小棉袄呢。

    谁家儿子能这样?

    阚燕儿就撇嘴,跟王连花嘀咕,“那么不爱说话,别是个傻子。”

    王连花偷摸瞅瞅莫茹和张翠花等人,看看这范围会不会被听见,才小声道:“不傻的,会吹琴呢。”

    莫茹买的口琴,小八喜欢拿着玩儿,没人教就瞎吹一气。

    阚燕儿哼了一声,翻个白眼。

    那边莫茹忙一会儿就要低头瞅瞅地上的儿子,免得他又跟之前似的不小心一头栽进树坑里。

    这孩子,让他在家里和姐姐玩儿,不肯,非要跟着来。来你好好在一边玩儿也行,非要帮忙。

    明明懒得不爱动弹的,这会儿又表现很勤快。

    总体来说,比他姐姐乖多了,起码不会斗鸡走狗,挖坑埋自己。

    她柔声问道:“儿子,热不热?”

    她看儿子都被晒出汗来。

    小八仰头朝她甜甜一笑,“妈妈,不热。”

    面瘫脸这么甜甜一笑,还脆生生说俩字,莫茹感觉心都要化了,抬手揉揉他的头,“去那边歇会儿,茶缸里有好喝的。”

    小八看了他妈妈一眼,然后慢慢地走过去,从筐子里拿了茶缸开始喝果汁。

    茶缸里是她用迷你石磨磨的混合果汁,甜丝丝的,解渴又营养,小八很爱喝。

    反正只要他妈给他的,他没有不爱吃的。

    阚燕儿走过来,笑道:“小八,你喝什么呢,给我喝一口。”

    小八没听见似的半点反应也没。

    阚燕儿受不了被无视,就蹲下扒拉他,“跟你说话呢?”

    小八咕咚咕咚加快速度把半茶缸喝完,然后擦擦小嘴,把茶缸放回筐里,又爬起来去找他妈,自始至终也没给阚燕儿一个眼神。

    阚燕儿:这绝对是个傻子!

    莫茹看儿子又过来黏着自己,就朝他笑了笑,牵着他的小手继续去指导别人栽果树。

    她和周明愈早就规划好的,有的品种可以混栽,有的就不可以混栽。

    比如梨树和苹果树不适合混栽,桃树就最好独占一隅,而杏树和杏梅、李子这种却可以。

    其实很多不适合混栽的禁忌里主要是害虫麻烦,这个有莫茹掌控不算问题,另外就是授粉期以及植株大小等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莫茹和孩子们喜欢吃樱桃、黄桃,所以周明愈栽了一大片这两种,山楂这种可以长期贮存且非常适合做罐头的也要多种。

    再就是经济效益高的苹果、枣子等水果要成片栽种,剩下的只是为了自销,那就可以少种,比如杏子、杏梅、李子、柿子之类的。

    莫茹和周明愈负责检查社员们有没有拿错果苗,有没有按照规划好的位置栽种果苗。

    正忙着,她就见远处七七和菊花几个孩子跑过来,大黄脖子上带着个花环跟在她身后,孩子们还拿着铲子,几个大孩子挎着筐子,有的也带着花环。

    周七七穿着粉色的褂子,下面是米色的裤子,脚上是张翠花亲自做的米色布鞋。她扎着两只羊角辫,系着柳秀娥送的红绳编的蝴蝶结,衬得一张雪白的小脸蛋更加粉嫩,一双乌溜溜的大眼更是顾盼神飞。

    她倒是没戴花环。

    “娘~~小八!”大老远她就喊。

    莫茹丢下手里的活儿领着小八迎过去,看他们一个个脸上汗漉漉的,就拿了帕子给他们擦擦,“你们这是干啥呢?今天不上学?”

    农忙的时候,对于那些帮不上忙不能干活儿还调皮需要人看着的孩子,村里社员们一致要求不给他们休息,让他们呆在学校里由老师看着。

    周七七笑眯眯的,“娘,我们学雷锋呢,魏老师让我们来帮社员们干活儿。”说着她去一旁大孩子挎的筐子里拿出俩花环,用柳条混合野花编的,花红柳绿的,煞是好看。

    她踮着脚给莫茹戴,莫茹蹲下让她给戴上,周七七回收给小八扣一个。

    小八微微蹙眉,似是不乐意,抬手就要拿下来。

    周七七立刻按着他的头,“不许摘!你看娘都戴着呢,多好看!”

    小八看看莫茹,然后乖乖地戴着没有再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