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五百五十六章 发媳妇、发房子、发田地
    出云藩的面积不大,不过一府之地。

    但此时的出云藩,人口竟堪比江南重镇杭州府。

    除却所驻天朝的水陆两师十万兵马外,在出云藩,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商客,还有原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十余万倭人。

    期间倭人以老弱妇孺为主,成年的男子不是成了天朝的仆从军,就是被招募到了石见成了矿工,为天朝的繁荣增砖添瓦去了。

    不过根据贾琮的观察,此地的倭人对天朝不但没有什么仇恨心理,反而更多的是敬畏与感激……

    “君侯,下官遵照朝廷的指示,在出云藩实行中枢所定之策,粮、盐等生活必需品,皆以官票为准,不许银钱交易。官民分等,天朝为一等,辽东四郡即原高丽人、首批投诚天朝的倭人为第二等,皆有朝廷每日配给之额度,不会缺衣少粮。但有不忠天朝者,九族尽屠之……”

    朝廷在出云藩已经配备了足够的官吏,其最高的安民官乃原李氏高丽的一名重臣,名为朴正泰,领国朝从五品衔,充为扶桑布政使司出云州知州。

    从贾琮的视角来看,不提别的,对于能穿着国朝绯色官袍,这人还是很自豪的。

    用原高丽的官来治倭岛的人,中枢的那些大佬真是把人心给研究透了。

    这厮对于倭人的手段就算不是丧心病狂,也算是做到了国朝儒生无法干出来的狠辣。

    至少这人说起杀人,眼皮子都没眨一下。

    “出云归附朝廷后,大量的商人就渡海而来,在送来出云所需之粮草盐茶外,回去时会带走大量倭女。下官按照朝廷的规矩,收取商税,所获税额,去年共计一百六十七万八千两白银,已解送京城……”

    奴隶贸易这种生意,利益之高,真是令人咋舌。

    贾琮看着一个个欣喜之色跃然脸上的倭女告别父母,登上海船,就知道相比连饭团子都吃不上的倭岛,天朝那真是天上之国了。

    去天朝给人当丫鬟,当姬妾,顿顿大米饭,还有肉吃,有漂亮的衣服穿,这已经是天朝治下倭岛各藩的倭人共识了。

    可笑,又可怜。

    不过贾琮的怜悯之心对倭人仅限于那些懵懂无知的倭女,男的还是去给天朝挖矿吧。

    “那些人是在做什么?”

    贾琮手指不远处的人群,大部分都是身着大夏制式甲胄的军汉,正聚在一处吵吵嚷嚷的。

    朴正泰躬身道:“回君侯,那里住着已经没了家人的倭人少女,经过官衙探访,那里的女子皆是家世清白,无病无患。靖王殿下便将其聚集一处,凡有军功、家中无妻者,可到此处,挑一个带回去充当姬妾。”

    “胡闹!”

    贾琮闻言就皱起了眉头:“万一那些倭女有歹心,我朝将士岂不是危险了?”

    说着便要上前查看情况,朴正泰却一脸的疑惑,快步跟上去给贾琮解释道:“君侯何故会有如此担心?能成为天朝勇士的姬妾,那是倭人女子天大的福气……”

    朴正泰还真没有胡说,贾琮人还未走近,便见了一个极为神奇的情景。

    只见身旁突然停下了一辆马车,从马车上走下了一名身穿粉色裘衣,梳着精致发髻的小巧妇人,跟随一名校尉来到了人群外。

    “老爷,奴的妹妹性格温婉,最是适合不过。若老爷能将奴的妹妹一同带回去,奴与妹妹一定会好好伺候老爷,忠心老爷的……”

    或许是激动,小妇人后面甚至说起了倭语。

    不过朴正泰是精通倭语之人,给贾琮做了简单的翻译。

    大致是这倭女还有个妹妹,正在这个奇葩的“婚介所”等待天朝将士的挑选。

    “依照靖王殿下立的规矩,百户可择一人,千户可择两人,或者换取等价银钱赏赐。至于君侯的担心,依下官这一年的观察,是不会出现那种情况的。事实上倭人的女子,对于能去天朝享福,那比去伺候倭国的大名、将军还要幸运。君侯,天朝的男人,那是真的疼惜女人啊!”

    听完了朴正泰的解释,贾琮也算是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恐怕整个天下,唯有天朝女子的地位最高。

    甚至在历代的律令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什么婚丧嫁娶,财产分割,都有明文规定,来保护女子。

    哪怕是天朝的姬妾奴仆,都要比倭国小贵族出身的女子过的好些。

    倭人那可是有粮食不够,女人、老人送上山饿死的传统。

    很快,贾琮就看到了那名校尉带着一个瘦瘦小小的姑娘走了出来。

    “末将骁字营千户冯勇拜见永丰侯,拜见知州大人。”

    冯勇在看到贾琮一行后,立马领着那一双倭女快步上前,抱拳行礼。

    贾琮颔首应了一声后,仔细打量着一大一小两名倭女。

    那小妇人长得小巧,她的妹妹就更显得小了。

    贾琮都难以分辨出妹妹的年龄,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大点……

    “冯千户,家中可有妻室?”

    “回侯爷,末将十五年前就已成婚,拙荆在登州老家照顾爹娘老小。”

    贾琮指着这对倭女,冷言道:“那你这是打算趁着正妻不在,讨对姐妹花伺候你?你自己都说了,伱那妻子正在登州老家照顾你的爹娘,你就这么报答她?”

    冯勇愣了一下,他可不敢哄骗国朝武侯,忙回道:“侯爷,末将成婚至今,膝下唯有一女。末将这些年也没有想过纳妾,这还是此女曾于末将危难时救过我,再次遇到后,就想着报答她……末将总要给冯家留个后啊!”

    哦?

    贾琮的脸色这才变好了些,他倒不是对冯勇纳妾有什么不满,主要是厌恶那些有了点出息就抛弃糟糠之妻的人。

    听冯勇这么说,他那妻子成婚十余年都没生下儿子,冯勇能做到待之如一,也算是重情重义的好汉子。

    贾琮摆了摆手,令其起身。

    “是个好汉子,希望你能对得起汝妻这些年的辛劳。”

    冯勇再次抱拳应道:“末将谨遵侯爷教诲,必不敢做那薄情寡义之人。”

    “嗯……”

    贾琮的目光再次放在了这奇葩的“婚介所”上,心中还是有些担心。

    他突然问那冯勇:“你觉得,靖王殿下此策,是好是坏?”

    “依末将之见,此策极好!”

    哦?

    冯勇没有隐瞒的讲出了自己的看法,只听他道:“回侯爷,事实上军中未婚者众多,家中多兄弟者,娶妻甚难。若无此策,很多人年过而立都不一定能娶到妻子。高丽女也好,倭女也罢,虽不比天朝女子,总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军中兄弟这两年立功心切,多是为了能带一倭女回去成家……”

    娶妻难,果然是不分时代。

    贾琮也算是理解了此处红火的原因,同时也对靖王刘怡再次高看三分。

    不愧是皇室中最能打的,对军中人的心思之把控,最起码有三层楼那么高。

    “靖王殿下还真的懂得人心,仅此一策,军中战力至少提高三成。”

    他不由感叹一声,从荷包里掏出一颗刻着福寿禄的银锞子扔给了冯勇。

    “本侯赏你的,记住你的话,莫要作出那宠妾灭妻的丑事!”

    ……

    贾琮的到来,以及刘怡的退让,再加上李时迁的医治,令王子腾的情况好了不少。

    不管他自己是怎么打算的,在李时迁的一碗碗汤药以及银针下,王子腾压根就没有机会拿命去给王家搏前程。

    短暂的清醒时,贾琮从这位名义上的主帅手中要走了帅印虎符,开始与刘怡排兵布阵,准备在恰当的时机给倭人一个教训。

    因大雪之故,军事上的行动都还停留在纸面上。

    贾琮这几日主要的工作,全部放在了对已经攻下的数藩之地的治理上。

    “王爷的‘酬功之策’虽然不错,但依我之见,还是远远不够的。”

    贾琮拿出了自己这几日琢磨出来的安民之法,一一与刘怡讨论起来。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打算在倭岛也试行西域屯兵之法。

    “这《扶桑建设兵团试行策》,是早先我就与陛下说过的,王爷不妨先看看。”

    刘怡这会已经听的头昏脑涨,贾琮这小子方才又是重理赋税、分地迁民、设立公学的,这些繁琐的公务听着都头疼。

    他一个糙汉子,跟他讨论什么民生上的事,这不是为难他吗?

    不过这个什么建设兵团,倒是关乎军中之事,令刘怡不得不打起了精神,接过那份厚厚的札子看了起来。

    “竟要屯兵十万,是不是太多了些?”

    屯兵不比打仗,仗打完了把人拉回中原,怎么弄都简单。

    要是直接让大军留在远离中原的倭岛,就比较难办了。

    刘怡的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许久后才揉着眉心说道:“不太好办啊,故土难离,一时呆在此处还行,若要留下来定居倭岛,本王怕就是有军令圣旨,也很难挑出十万人来。”

    贾琮也知道这件事挺为难的,倭岛不比西域,西域怎么说也经过了中原王朝数代经营,在心理上是属于国朝之内。

    倭岛就不算了,这地方隔着大海,就算最快的船,也得在海上漂泊两个半月。

    他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觉得王爷不妨把赏赐再提高些。咱们不但给愿意留下的将士发妻妾,还发足够大的田地,给他们盖舒适的房子……”

    只要愿意留在倭岛镇守的将士,朝廷发媳妇,发房子,发土地,发……

    只要是这些将士想要的,朝廷都发。

    就不信做到这个程度,还留不下人来?

    贾琮的想法把刘怡吓了一跳,震惊的瞪大了眼珠子。

    “这得多少银子?本王定下军功换倭女的计策,就是为了给朝廷省银子。你小子这么一来,没个千八百万两的银子,根本不可能完成。”

    屯军十万,按照贾琮的办法搞,每人按五十两银子算,光是安家费就得五百万两白银。

    再加上他说的双倍薪俸,户部的那些貔貅不得冲到倭岛来掐死他俩?

    贾琮却毫不在意银钱上的消耗,笑了笑说:“一千万两白银,石见银山开采半年就够了。倭岛对于朝廷的重要性,我想王爷是明白的。用一两千万两白银,换来一个彻底掌控在朝廷手中的扶桑布政使司,很划算!”

    “本王知道很划算,不过这件事很难办。本王不仅仅是担心银子的问题,主要是这可是十万大军,人数也太多了些,还是跟中原隔着大海……”

    刘怡坐不住了,他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这是隔着大海的地方,天高皇帝远的,放十万大军于此……

    “那这支屯军由谁来掌控?你就没想过万一掌控这十万屯军的人有了不臣之心,闹出什么事端来,咱们俩这个首定此策之人,是要掉脑袋的!”

    十万人马,他刘怡打了一辈子的仗,都没有指挥过十万大军。

    贾琮无奈指了指捏在刘怡手中的札子,苦笑道:“我说王爷,您也先把这个札子看完啊。我在上面写了,屯军由皇帝直接掌管,派遣流官进行管理,三年或是五年一轮换。军中将校也是如此,五年一轮岗!再有,扶桑实行军政分离,后勤由文臣掌管,军中将校不得插手……”

    兵甲、粮草、军饷等等,皆由朝廷派来的文官执掌,军中将校只负责训练、作战事。

    并要在军中设置政治处,由朝廷直接任免政治委员,负责大军的思想政治工作。

    多管齐下,过上十几二十年,扶桑将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与中原各省无异。

    等贾琮给刘怡解释完所有的条款,这位皇族中最能打的人,彻底被贾琮对人心的把控所折服。

    “你小子,比你爹更会算计!”

    贾琮笑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向北庭、安北、安西等地,历代王朝不是没有打下来过。可每一次打完仗,咱们大军一撤,过上几年又成了咱们的心腹大患。咱们想要把倭岛彻底掌握在手中,要么迁百姓过来,要么大军驻扎。王爷您觉得迁百姓过来与军屯,哪个更容易?”

    这还用说?

    迁百姓来倭岛这等传说中的不毛之地,你就是把刀架人脖子上,都不一定能迁来几个人。

    还是军屯吧,至少他还有些把握能留下不少人。

    月票推荐票

    感谢盘周的打赏。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