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五百四十四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当李守中公布了这场比试的最终结果,整个国子监瞬间欢腾,其中以那些年轻仕子、监生最为热烈。

    他们一个个朝着高台上的宝钗振臂喝彩,大声的喊着蘅芜先生,阵阵浪潮几同状元游街时的场景。

    别说宝钗,就是贾琮都没有想到一场比试会引得如此崇拜浪潮。

    反倒是“赌圣”方静言笑眯眯的摸着鼓囊囊的荷包,跟身侧刚刚赶来的政老爷说道:“天下苦学阀久矣,政公的这个外甥女,了不得啊!”

    学阀这个词,政老爷在侄子贾琮的口中听到过无数次。

    曾经他还真不觉得大夏有什么学阀,将那些盛名大儒都当做学术权威,对这些人的话如金科玉律从来没有过怀疑。

    直到他去浙江当了提学官,这才明白了学阀的可怕。

    一名所谓的大儒,就能给任何一个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子扣上少正卯的帽子,行圣人之法,断了那人读书的路。

    当时浙江看似文华鼎盛,却是党同伐异,容不下一丝自由。那不是圣道的鼎盛,那只是学阀的鼎盛。

    天下的确苦学阀久矣!

    今日外甥女宝钗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击败了在算学之道上堪称学阀的孙慎行。

    这对于台下的少年郎来说,就是代表着有束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冲破了压制他们的黑暗。

    蘅芜先生可以,他们也就可以!

    “蘅芜先生!蘅芜先生……”

    台下少年郎的喝彩高呼如排山倒海,汇聚成一股难以匹敌的声势,彻底压下了那些还想搞事的腌臜之人。

    贾琮悄悄下了高台,跑到左侧看台凑到黛玉身旁。

    “这下子,宝姐姐已经可以被称一代宗师了。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宝姐姐在算学之道上如此厉害!”

    老天爷作证,贾琮自以为有着前世记忆,数学上他可以吊打所有人。

    可当他看到宝钗小算盘一拨,一道题就有了结果,真心可怕啊!

    果然,算盘的运算能力上限,要分拨算盘的人。

    像是遇到宝钗这样的,那就跟计算机差不多了。

    黛玉却诧异的看了眼贾琮:“爹爹说,宝姐姐一个人只用了半个月,就汇算审核了十三省去年的赋税账目,无一错漏。就比试中的这些题目,她八岁时就已经做着玩了。”

    玩?

    谁家拿《九章算术》玩?

    那是学霸才可能出现的情况……

    咦?

    他娘的,他认识的少男少女们,似乎各有各的长处,学霸就占了一大半。

    不说贺崇那几个同年友人,能从科举中杀出来的,都是妥妥的学霸。

    就拿家里的姐妹们来说,二姐姐迎春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竟然还是个读书种子,最近研究起了《大夏律》。

    三姐姐探春跟宝钗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精通算学,管家是一把好手。

    黛玉就不用说了,他贾琮要不是带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挂,全方面被吊打。

    宫里还有个元春,那是从后宫杀出来的大魔王,当年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

    (惜春:那我呢?我呢?

    贾琮:你擅长吃!)

    湘云有一双巧手,无论是苏绣还是蜀绣,她都已经融会贯通,已经在开始自创绣法了。

    合着家里就他贾琮一个学沫!

    感觉心灵受到了重重一击,贾琮好想这个时候投入林姐姐的怀抱求安慰。

    黛玉好笑的踮起脚,抬手摸摸贾琮的脑瓜子。

    “宝姐姐自幼就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她精通算学可不是为了玩,她是想让薛公高兴……”

    薛父眼看唯一的儿子不成器,重病时最愁苦难以放下的事,就是薛家没有能够制成家业的人。

    宝钗能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算学之道中,不就是为了让父亲高兴放心?

    唉,这也算是宝钗的无奈。

    要不然堂堂金陵薛家嫡女,何必如此辛苦勤奋的学习?当个娇娇女不好吗?

    看着已经走下高台的宝钗,在丈夫贺崇的陪伴下与众多仕子、监生交谈讨论,贾琮与黛玉都替她高兴。

    “这也算是另类的状元,甚至比状元还要厉害。”

    “是呀,宝姐姐也算是真正实现她的人生理想了!”

    论对宝钗的了解,黛玉敢说贺崇都不及她。可以说,宝钗与她是同一类人。

    “若为男儿身,皇榜首名必姓林!”

    黛玉轻声低吟,贾琮笑了笑:“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可比金殿唱名厉害无数倍。”

    推行义务教育,文安公主都快成万家生佛了。

    从公学走出来的读书人,谁见了黛玉都得喊一声老师。

    若这差事是别人干,估计皇帝老爷都会坐卧不宁,就算不找个理由杀了,都得贬到天涯海角钓鱼去。

    ……

    国子监的比试正如贾琮的打算,不算速战,但绝对算得上是速决。

    蘅芜先生薛宝钗一战成名,以全胜的成绩将神算子孙山击败,成为诸多少年郎追捧的算学大家。

    据说贺府的门子收拜帖收的手都酸了,贺耀敏老爷子在内阁最常说的,就是夸赞他的大孙媳妇。

    孙慎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户部尚书的职位自然落到了廷推中得票最高的另一人,据说已经快回来的文廉手中。

    在文廉回京前,由户部左侍郎盛以宏暂领户部事,主持国朝财政大局。

    而宝钗在比试中的亮眼表现,博得皇帝与整个中枢的赏识。

    虽是女子之身,虽非科举入仕,然才华斐然,特晋户部员外郎薛蘅芜为户部郎中,授朝奉大夫,辅佐尚书主持户部事。

    没有给宝钗定下具体是哪一省的事,而是直接在中堂任职,有监管各司之权,明显是着重培养的意思。

    一时间,朝中不知有多少官宦之家对自家的闺女上了心。

    风花雪月虽好,可最多博个才女的名声。

    还是得学算学,就算不能像薛家女一样入朝为官,今后算盘珠子一拨,管理家业也能更精通些不是。

    可惜呀,不是人人都有宝钗幼时的经历,算学是枯燥的,绝大部分的贵女,一本《九章算术》都读不完,更别提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了。

    “二哥竟然来信了!”

    盛夏时节,出门一趟往往是带着一身的汗回来。

    贾琮一进屋子就把自己扒了个精光,惹得黛玉俏脸通红,啐了一口,却又关切说道:“冷热交替受了风寒如何是好?”

    说着,她就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薄衫给贾琮穿上,倒上凉茶这才将贾琏从西域送回的书信递了过去。

    “外祖母那边的我已经送过去了,还有那些东西……”

    大军征伐,所获之物公中三成,军中三成,各人三成,这是惯例。

    除非是皇帝要弄你,否则那些怼天怼地怼皇帝的言官都不会多嘴。

    贾琮取出信来,边看边笑:“看来二哥打了胜仗了……咦?没想到啊,二哥竟然来了个围魏救赵,直直杀到罗刹国境内去了。”

    此次西征,朝廷明面上的大军主帅是英国公张老爷子的嫡长孙张克虏。

    但实际上贾琏是作为奇兵,暗中出京西去的。

    原定的计划是张克虏在西域统帅京营、边军将罗刹国的大军堵在西域关隘,令其不得干扰乌斯藏的平叛大军。

    不过无论是皇帝还是中枢的大佬们,都觉得光是这样太便宜罗刹鬼了。

    一不做二不休,就让贾琏带了大夏最强的精骑皇陵卫,绕过西域,从北庭都护府出境,或是奇袭入侵西域的罗刹国大军,或是去攻打罗刹国的附属之地,亦或是直接攻入罗刹国腹地,这就要看贾琏自己去分析筹谋,京城不会做过多干涉。

    “我原想着二哥会去打帖木儿汗国,逼罗刹国不得不回转相救,没想到二哥竟然直接杀进了罗刹国腹地!”

    贾琮从书架上取出一卷舆图,摊开后就依照贾琏来信中所说,一一标注。

    好家伙,自家二哥真是猛的离谱,两万大军攻入了罗刹国最富饶的腹地,来回穿插,直逼其首都圣冬城(Moscow)。

    这封信是二月时写的,那时罗刹国正值最为寒冷的时候。

    罗刹国的人还想借寒冷逼退眼看就要抵达圣冬城城下的天朝大军,不想大夏的这支精锐铁骑压根就没打算跟他们耗。

    转眼间就攻破了里海边的重镇阿斯特拉罕,随行的工部大匠看着眼前一棵棵参天大树眼睛都直了。

    整修城池,打造攻防利器,甚是让人开始打造战船,工部的这些大匠们如鱼得水,将阿斯特拉罕建成了带刺的乌龟壳,罗刹国调集国中十万大军,硬是连天朝大军的毛都没打下来一根,反倒是自己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回圣冬城修整去了。

    贾琮在舆图上研究了半天,最终才明白了二哥的心思。

    这是要在罗刹国钉钉子开疆拓土啊!

    “远是远了点,不过这确实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处于伏尔加河的河口,背靠里海……所以,阿斯特拉罕城自古以来就是我天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贾琮猛地一拍桌子,提笔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圈。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罗刹国能东征,我天朝就不能西征吗?

    控制里海,一直往西征伐,就能在黑海海边拿下一块入海口,到时候无论是南下西洋还是从黑海入西洋,天朝都能方便许多。

    况且那附近有令人流口水的黑土地,就西洋那群野蛮人,懂个锤锤种地。

    天朝人才是最会种地的!

    “二哥是想让京城送些火器过去,他要在里海边建造一座坚城作为我朝西征的据点。看来户部的老爷们又要骂娘的……”

    贾琮像是自言自语,又或是在跟黛玉说笑。

    他取来纸笔,开始写奏折。

    “大小火炮五百门,最新式的燧发枪五万支……”

    ……

    “五百门火炮?”

    主持户部事的左侍郎盛以宏发出土拨鼠的嚎叫,指着贾琮的手都在颤抖。

    “永丰侯,你怎么不去抢?五百门火炮,还要送去万里之遥的罗刹国腹地,伱有没有想过这得耗费多少银子?”

    陆路不及海路,大船出海运用多少火炮都不是太麻烦的事。

    但从陆地拉过去,还是去敌国腹地,这其中的损耗,其中的风险,盛以宏想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不过贾琮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陆路却是很麻烦,但谁说去阿斯特拉罕,就必须走陆路了。

    “咱们第三批下西洋的官船不是要出发了吗?让他们捎上,通过奥斯曼帝国送过去。想来奥斯曼帝国不会拒绝天朝的善意,大不了给他一些甜头。”

    罗刹国与奥斯曼接壤,以罗刹国对土地的饥渴程度,这些年没少跟奥斯曼这个老牌大国摩擦。

    既如此,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卖一部分火器给奥斯曼,两家联手也不是不行。

    贾琮把自己的想法在勤政殿上一说,方才还在发愁的皇帝与诸位大佬都是眼前一亮。

    好主意啊,据说奥斯曼帝国与西洋诸国关系不怎么好,大夏想要在西洋撕下一块肥肉,却是该找几个盟友。

    与英吉利国不对付的法兰西是一个,与罗刹国不对付的奥斯曼又是一个。

    “这主意不错,可以一试。”

    皇帝赞同,内阁中也有大半赞同,五军都督府的老帅们自然不会反对。

    打仗,赶紧打大仗,最近闲的蛋疼啊!

    盛以宏却摇了摇头:“不行,户部就那点家底了,又是出海又是打仗,动不动就是上千万两银子流出去,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土拨鼠的喊声,主打一个悲愤委屈。

    不过贾琮明明从盛以宏飘向皇帝老爷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狡黠算计。

    好好好,户部的这几位堂官,就没一个不属貔貅的。

    又瞄上皇帝老爷的钱袋子!

    “陛下,户部没钱了啊!要不,等来年攒够银子了,咱们再去打这一仗?”

    “盛以宏,你……”

    皇帝老爷差点就被气笑了,户部会没银子?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户部在银库的地下掏出来一个等大的秘库,里面藏着两千万两白银!”

    盛以宏却是两手一摊:“臣不清楚,臣才接手户部几天?就算有,那也是文、林二公干的,与臣有什么关系?反正户部没钱,没钱!”

    文同轩与林如海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作为前前户部尚书,秘库的创始人,文同轩不得不站出来,拱手道:“陛下,非灭国之危,秘库只进不出!”

    文同轩的这句话,令皇帝老爷动容。

    秘库之事他早就知道,从一开始的五十万两、五百万两,慢慢的攒到了两千万两,这是文同轩首创,三代户部尚书完善的一种危机制度。

    这个制度确实很有必要,毕竟谁也不知道天灾人祸会是什么时候来,又会造成多大的劫难。

    唉!

    皇帝叹了一声:“算了,就从朕的内库取出五百万,户部在出五百万,购置军械粮草,早日送往贾琏处。”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