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五百三十一章 承天命 立誓言
    按道理说,就算如今林如海入阁为相,那也是排名最末的大学士。

    前面不仅仅有他的座师、内阁次辅夏令行,还有老上司文同轩在他之上,怎么算就不可能让他主持新法的实施。

    但皇帝特意将林如海单独提了出来,没有明确的指出让他主持哪个部寺,而是让其以辅佐首辅周炯为名,令其执掌大政。

    而林如海如今年不过五十,却已经隐隐被皇帝与内阁首辅共同当做未来的国朝首辅培养,这就有意思了!

    若是别人骤然上位,定然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但林如海极其另类,他在进入勤政殿后,就直截了当的向皇帝表态,他有为国殉道之心,唯恐误了社稷民生,故而想求一道圣旨……

    “臣斗胆,请陛下赐臣节制军事之权!”

    轰!

    别说皇帝与提议林如海入阁的周炯,就是一旁给几位大佬端茶倒水的贾琮都差点打翻了茶盏。

    岳丈老子的胆,也太大了吧!

    内阁有没有节制军事的权力?

    有,但不多。

    除了上一任的魏文正公,那位在特殊时期稳定江山的老爷子,就是如今的周炯周相国,都只有调动五城兵马司和部分巡城禁军的权力。

    而林如海既然讨要节制军事之权,那肯定不是说什么五城兵马司,而是京营诸卫所,甚至是驻防各地的大军。

    殿中的气氛瞬间凝滞,皇帝虽然纳罕,却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愤怒,反而在短暂的震惊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林卿,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林如海没有半点的畏惧,始终保持着他的儒雅与风度,似乎那句足以让任何一位帝王直接下令诛杀逆臣的要权之语,不是从他嘴里说出的。

    只见林如海起身,整理衣冠,随即恭敬拜下。

    “臣请陛下赐臣节制军事之权,三品以下臣可先斩后奏,并有权调动京营、边军及诸藩大军!”

    啊?

    啪嗒……

    贾琮手中精美的茶壶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两眼圆睁,吃惊的看着自己的岳丈姑父。

    与贾琮的表现不同,周炯老爷子这会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反而从一开始的震惊变得轻松起来。

    “周师傅,你怎么看?”

    皇帝没有应声,反而看向了坐于一旁的周炯。

    见老大人这会一脸的欣慰之色,与其讨论了起来。

    “林海今日若不向陛下请这道旨,老臣还得忧心他到底能不能担起这个责任了。如今看来,老臣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陛下觉得呢?”

    哈哈哈哈……

    几乎是同时,皇帝与周炯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击散了殿中差点凝滞成冰的气氛,就连守在殿外的大汉将军与内侍都长舒一口气。

    太吓人了,他们真担心今日刚刚入阁的大学士,转眼间就被拉去菜市口来上一刀。

    那才真是开了大夏立国以来的先河,足以令朝野大震动。

    “大伴,取朕的宝剑来!”

    抹去一把额头冷汗的夏守忠,快速去了内殿取来一把看似普通却极不普通的长剑。

    噌的一声,长剑被皇帝拔出。

    “此剑是当初朕的武师傅先荣王所赠,长兄一把,朕一把,老十三一把。剑无名,朕今日赐名承天。林海接旨……”

    “臣在!”

    林如海一声应诺,三拜九叩恭请圣谕。

    只见皇帝走到林如海跟前,将手中的承天剑递到林如海的手中:“执此剑,如朕亲临。林卿可节制京营、边军及诸藩一切兵马,国朝三品以下文武,可先斩后奏。自朕以下,诸皇亲勋贵,公卿大夫,林卿有权夺其官爵,押送御前惩处。朕只盼,新法大成,林卿能与朕君臣相得,为天下万民留下繁荣昌盛的大夏皇朝!”

    林如海双手托举承天剑,再次拜下,高呼道:“圣命昭昭,臣林海必承天命,为吾皇效死!”

    ……

    六月初五的大朝会,已经足够令整个京城哗然。

    却不想很快就从宫中传出一道圣旨,在内阁附命明发天下后,整个京城无论官民,几乎都是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皇帝赐予新入阁的大学士林如海天子剑,不但有权节制天下兵马,更有权剑斩三品以下文武,更有权剥夺诸皇亲贵戚,公卿大夫的官爵……

    这立刻就让人想起了一位已经故去的老人——文正公魏庆和!

    相比那位老人,五十不到的林如海可以说是年轻气盛。

    以林如海在江南时的强硬与杀伐果断,魏庆贺老爷子真可以说是老好人了。

    看看江南的那些盐商,为了整顿盐课,林如海硬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将江南的豪族屠了大半,江南各州府几乎都曾有人头滚滚的几日。

    可以说,看似儒雅随和的林如海,强硬起来一点都不输贾家的那几位。

    这样的人执掌大权,是福是祸,谁都不敢肯定。

    但对皇帝与周炯来说,林如海今日请旨讨要大权,却是令两人最为高兴的。

    “伱这位岳父,是个敢于任事,也有能力任事的忠贞之臣!”

    周炯与林如海已经离开了勤政殿回了内阁,殿中只剩皇帝与贾琮二人,皇帝乐呵呵的给贾琮讲起了课。

    贾琮试探性的问道:“陛下就不担心赐下大权,国朝不安吗?”

    实际上贾琮是想问,老丈人如今军政大权集于一手,万一老丈人要造反怎么办?皇帝就不担心吗?

    只见皇帝笑了笑,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明显忐忑不安的贾琮。

    “你小子还是太嫩了!”

    啊?

    “推行新法阻力何其之多,你仔细想想这几年周师傅的难为,就应该明白一件事。推行新法,不可能只在朝堂喊一声口号,下几道圣旨就可以的。林如海若想真正令新法推行天下,他的手中就必须有足够令所有人畏惧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什么?”

    贾琮脱口而出:“军权!”

    皇帝点了点头:“没错,就是军权!唯有大军的刀剑,才能令别人不敢轻易去阻碍新法的实施。今日你岳父要是不提这件事,朕恐怕还要担心他会不会敷衍朕了!”

    喊口号谁不会?

    皇帝不需要一个只会摆高姿态喊口号的内阁辅臣,他需要的是一个敢于任事有能力任事的辅政大学士。

    而林如海主动讨要军权,就是明显要大干一场的体现。

    “朕前几日与你岳父有过一次谈话,看来他是猜到了朕的想法。朕很高兴,他有一颗忠贞之心,有一颗为国殉道之心。忠贞之臣,他不负朕,朕自然不会负他。当初魏文正持金锏稳定朝纲,为国朝今日之盛打下了基础。朕今日赐林海天子剑,希望他也能为弘儿与你除去前路上的荆棘……”

    皇帝想起元祐初那几年的艰难,以及那位为他保驾护航的老人,感慨万千。

    他长叹道:“正如周师傅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推行新法,除旧革新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完成的。也许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国朝才能真正实现将新法推行天下的那一天。朕与周师傅还有你的岳父林海,能做的就是为你们打下基础,除去前行之路上的荆棘。贾琮,安心成长吧,未来是你们的!”

    ……

    谁都不会想到,林如海入阁的第一天不是设宴款待同僚,而是直接以天子剑,下了第一道相令。

    “传令天下各省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主官及驻军主将,中秋节入京述职。同时令诸皇亲无论官爵大小,道路远近,中秋前入京,聆听圣谕。”

    至于为何突然要让诸官述职,圣谕的内容是什么,唯有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与宫中二圣知晓。

    就连贾琮开口询问,林老爷都没有跟他解释。更别提其他人了,内阁的几位大佬都是缄默其口,谁都打听不到半点消息。

    看来,此令的背后,林如海所图甚大。

    如果说林如海入阁已经让朝野震动,那么周炯老爷子的一道相令,就可以说是惊天动地了。

    “大相公这是要立教?”

    政老爷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他手中拿着新鲜出炉的内阁钧旨,呐呐而言。

    钧旨的内容很简单,周炯老爷子要召集天下有才之士,重释儒门经典,并将以朝廷之名,重拟科举之制,包括规范教育用书。

    圣人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千百年来各家之言多有不同。

    但科举实施至今,早就有了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以官方的名义重新解释圣人之言,并规范教育用书以及科举制度,这就是要终结各家学派各自为政,彻底掌握话语权。

    这道内阁钧旨在贾政这个忠心国朝的人来看,重大却也正确。

    但在那些私心大于公心的人来说,这跟掘了他们的祖坟一样。

    晚膳还没吃完,荣国府的万事通包打听二狗就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京城炸了!

    正确的说,京城的仕林炸了锅,有人甚至不顾宵禁,集结要去宫门前静坐。

    “这不是胡闹吗?朝政大政,与他们何干?”

    政老爷闻言就要出去,毕竟他如今是都察院的二把手,主持国朝言官事。

    就算朝廷的政策有问题,那也是他们这些言官的事,这群不在朝的仕林儒生添什么乱?

    一旁的宝玉却一把拉住了老爹的胳膊:“父亲,此事没这么简单……您想啊,内阁的钧旨才发,就有数百儒生集结起来向朝廷施压,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依儿子看,背后之人怕是了不得啊!”

    嗯?

    荣禧堂的大小人无不侧目,宝二爷现在越来越厉害了!

    贾琮冲其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心思通透的宝二爷,如今对于舆论战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了,只一眼就看清了这件事的本质。

    他赞了一声后问道:“宝二哥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

    “无他,大相公欲行秦皇策,有人不愿意罢了。”

    秦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大一统!

    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甚至是百姓民生。

    在宝玉看来,这道内阁钧旨的目的,就是为文化上的统一奠定基础。

    圣人之言已经历经千年,恐怕圣人当初的意思早就被各家学派歪曲的不成样子了。

    如果朝廷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圣人的原本之意,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有人不愿意,那是因为朝廷要打破他们对文化的垄断。

    而这些前去向朝廷施压的儒生,或许是真的忧心儒门,但更多的怕是被人给利用了。

    贾琮再次竖起大拇指,宝玉的成长真是入眼可见。

    不过这也不奇怪,宝玉主持新闻司这么久,平日里跟人在报纸上打嘴仗,早就见惯了那些动辄圣人言的文人。

    忧国忧民者有之,伪君子亦是不少。

    宝玉可太清楚内阁的这道钧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了,这将是一场不见血的恶战,而且绝对打的惊天动地的那种。

    “父亲,不急于一时。这才只是个开始,您看着吧,这要不闹个一两年,那才奇怪!”

    政老爷还没有弄清楚儿子的意思,不过见贾琮在一旁点头附和,怔怔的盯着宝玉。

    “为父为何听不懂,宝玉你仔细说说……”

    “好了,你们父子一会再去好好探讨。明日就是琮哥儿的大日子,咱们还是继续说明日迎亲的事吧!”

    老太太打断了父子俩的谈话,她瞪了二儿子一眼。

    一惊一乍,还没乖孙宝玉镇定。

    说实话,这还真是冤枉了政老爷。

    在政老爷看来,外甥女贵为公主,大婚自有宗正寺与礼部操心。

    他这个二叔外加舅舅,只要跟那些来贺的宾客吃酒闲聊看热闹就行,有什么好商量的。

    作为都察院的二把手,右都御史贾大人就该操心国朝大政,为大夏皇朝献出自己的余生……

    不过那个他动不动拿大棍拿宝玉的儿子,如今似乎比他还要厉害啊!

    要不,今晚放下父亲的威严,好好去请教一番?

    在众人商量明日贾琮大婚之事,政老爷盯着宝玉琢磨了许久,最后小声跟其说道:“一会回去,你好好与为父讲讲……”

    月票推荐票

    感谢Barrister的打赏!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