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五百二十章“夫妻”联手
    花朝节百花朝圣,黄华坊贵人云集。

    林府门前,夏守忠高声宣旨,众人躬拜聆听。

    “敕曰,朕尝闻臣子以功侍君,君以爵酬臣。自古圣贤治国,皆赖英才辅翼。正治上卿、资德大夫、太子少师、户部尚书林如海有功于国,得信于民,实乃国家之栋梁,民族之脊骨。

    今朕承天命,膺历数,临驭万方,兹尔之功,特此封赏,以彰其德。敕封林海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长洲县侯,食邑八百户,袭三代始降。”

    自古封侯拜相,推恩及亲,封妻荫子自不叙说。

    林如海一朝封侯,皇帝当然不会少了对其父母、妻、子的封赏。

    追封其父、母长洲伯、伯夫人,追封已故发妻贾氏敏为长洲县侯夫人,特命礼部、工部并苏州府衙重新修缮其墓,赐双鹤等陵寝陪葬礼器。

    荫封其子林墨玉为承事郎,赏金玉器、文房四宝并御制四书五经等圣人典籍……

    一连数道敕封的圣旨,不但砸懵了林如海等林家诸人,就是今日来林府贺喜看热闹的,都被这几道圣旨给砸了个七晕八素。

    谁都知道以林家公主在宫中的受宠程度,就算皇帝不亲自下旨封赏,后宫的娘娘也会赐下赏赐。

    可没想到这个封赏也太逆天了些,他娘的林如海竟然封侯了!

    皇帝在圣旨中没有直接叙说其功,很多对朝中事不怎么了解的人还觉得林如海是靠着闺女得了这么大的赏赐。

    但中枢官员心里都清楚,今日的封侯之赏,事实上早在数年前,甚至是十数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不提别的,就说林如海任扬州巡盐御史那几年所作之事,可以说是功比灭国,甚至要高于灭国之功。

    皇帝至今还记得他最艰难的时候,江南的盐税银子,每年最低都有两百万两白银送到京城来。

    元祐五年,贼子为了吃下江南盐课这块大肥肉,可以说是将林如海逼到了生死边缘。

    几乎家破人亡的林如海就是到了那般田地,他都没有向邪恶妥协,硬是撑着病体为国操劳。

    这样的臣子,皇帝觉得他要是还吝啬一个爵位,老天爷都会降下天雷劈了他。

    “陛下对林家还真是恩宠,内阁的几位相爷都还没爵位呢……”

    有人清楚林如海立下的功劳,但更多的人是无法理解这其中的玄机的。

    等皇帝被迎入林府后,看热闹的人群中,就有人心里犯酸吃了柠檬。

    这人的话看似是为内阁的几位大学士抱屈,但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大家都心里有数。

    一旁有位少年读书人直接了当的怼了回去:“知道文安公主之前为何会被送去荣国府吗?林公为了国朝,跟江南的盐商集团生死斗争。十年光阴妻子皆亡,仅剩的嫡女都无法看顾,这才送来了京城。后来又主持拓开盐场,使得盐价大跌……咱就不说林公在户部的功劳,就凭林公让全天下的百姓吃得起雪白的廉价盐,封侯之赏理所应当!”

    三皇五帝至今,老百姓什么时候吃得起雪白无毒的廉价盐巴了?

    数年之前,便是京城的小康之家,都是吃的青色的盐巴,贫苦之家别说青盐,醋布都是奢侈品!

    “人无感恩之心,畜生不如!”

    那书生直接一甩衣袖,懒得理会那个明显带着挑拨之心的人。

    他提着一幅画卷,走向了林府的大门。

    “国子监生、姑苏学子苏白,特来贺文安公主及笄大喜!余无恒产,唯画技堪堪,特献自画江南烟雨图,还望莫要嫌弃。”

    门前迎接宾客的林柏一听,哎哟,家乡人士啊。

    “原来是故乡才子,苏生快快请进。金玉有价,才学无价。能得苏生贵作来贺吾妹之喜,林家感激不尽。”

    林柏这几年是被林如海亲自带着培养的,接人待物那是没的说。

    随着这位名叫苏白的国子监监生入府,很快就让许多还有些犹豫的年轻书生壮起了胆子,提着自己所书所画的书法画卷走进了林家的大门。

    文臣封爵啊,上一次封爵的文臣还是有大夏周公之称的魏文正。

    林如海的封爵,让许多文人看到了封爵的希望。

    这些书生学子已经将林如海当成了仕林魁首,他们今日入府不仅仅是为了给林家的公主贺生,更多的是想近距离的看一眼长洲县侯林如海。

    “天爷爷,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读书人?姑父家都快坐不下了!”

    贾环看着前院各处忙着摆放桌椅的家仆,忍不住惊呼起来。

    原本预估了五十桌的席面,随着皇帝老爷的那封敕封圣旨,瞬间就从门外涌入数十上百的年轻学子,这是谁都不会想到的。

    贾琮却已经明白了背后的原因,小声跟其解释道:“姑父本就在仕林名声极好,如今又被封了爵位,这些人都把姑父当成了偶像,他们这是来追星的!”

    “偶像?追星?”

    贾环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不过他很快就理解了这两个词的含义。

    当林如海前来跟这些学子道谢时,他们的疯狂举动差点惊掉贾环的下巴。

    上一次他从人的眼睛中看到如此炽热的目光,还是瓦剌灭国后,大军返回京城时百姓看向征北大军时的目光。

    贾琮看着与学子们亲切互动的林如海,用极其郑重的语气跟贾环解释道:“偶像,就是人的崇拜敬仰。如杀敌报国之勇士,如治国安民之能臣。这些学子认为他们将来就该如姑父这样,忠于国朝,忠于百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琮哥儿说的对,你们姑父就是这样的人,你们也要做这样的人!”

    贾政摸了摸小儿子的脑瓜,羡慕而又敬佩的看着如有光芒的妹夫。

    他贾存周也要如此,哪怕达不到妹夫的成就,也要用余生去奋斗。

    ……

    黛玉的及笄礼虽然很盛大,不但有皇帝、太子、皇妃亲自来贺,有太后娘娘做正宾,但及笄礼的光芒似乎都被老爹封侯的荣光给盖过去了。

    林如海的突然封侯,似乎激起了国朝文臣的进取心。

    恩科的消息虽然刚传出去不久,但京城的读书人人数逐渐升高,很快就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

    “各家的会馆基本上都住满了,就连城外的大报恩寺都住了十几位举子书生。大人,小的要不要去各家会馆看一看,能招募几个是几个?”

    初春的雨水逐渐多了起来,花朝节后的第二日,贾琮就开始回到太仆寺坐班。

    虽说这个太仆寺卿不过是个过渡,但贾琮还是很尽职的。

    他翻看了近几年的太仆寺的卷宗张目,忍不住为国朝的马政头疼起来。

    大夏的马政还真是……

    烂到了极致!

    按照太仆寺的记录,整个国朝不算归附不久的北庭、安北及西域之地,账面上仅有良马不到八万匹了。

    八万匹,听起来挺多的对吧。

    但战马是个消耗品啊,而且不可能直接说是拉出来就能去跟敌人干仗的。

    别说西征罗刹,就连这一回平定乌斯藏的大战准备,太仆寺都够呛凑够所需的战马。

    贾琮直接召集了整个太仆寺在的官吏,而且是找来了龙禁卫做帮手,将太仆寺内外查了个底朝天。

    怪不得马政烂成如此,合着是太仆寺的官都是摆烂的货色。

    懒政怠政,还上下其手贪污朝廷拨发的马政银子。

    贾琮一气之下气了一下,都懒得去详细审问了,将太仆寺中大小官吏全部送去了刑部,这群狗东西统统去向刑部之人交待吧。

    就在新任署太仆寺卿贾琮上任不到半月的情况下,太仆寺被其撸了个底朝天。

    一下子空空荡荡的太仆寺就近乎陷入了停罢状态,贾琮看着麾下仅存的大猫小猫三两只,头疼之余,向吏部尚书王墨霖求助。

    可惜天官大老爷也没招,前些日子的大朝会,皇帝老爷一口气连撸三十余名文武官员,加上京察的影响,朝中现在的官员缺口已经达到了近百人的惊人数字。

    王墨霖被贾琮催的头疼,直接扔给他一沓空白的官凭任命书,想要人啊?行,你自己去招募吧。

    只要是国子监毕业的学子,或是有举人功名,七品、八品的官伱贾御猫自己招,到时候拿到吏部登记备案就成。

    这才有了贾琮跟书吏打听京城学子的事,但打听来的消息并未解决太仆寺缺人的问题。

    这些人都是为了明年的恩科,基本上都是想要参加会试搏一搏进士。想要直接招进太仆寺来,恐怕很难啊!”

    反贪一时爽,招人火葬场。

    贾琮头疼的揉着眉心,烦躁的瞅了一眼桌上满满当当的公文。

    “你再去吏部催催,能催来几个人是几个人。本官这就是各处看看,看看能不能招来几个人才!”

    ……

    一身橘猫服的贾琮很是惹眼,每到一家会馆,就会成为众学子的焦点。

    大家伙都想在御猫大人面前混个脸熟,一个个特热情。

    但当他们听说御猫大人是来招募他们去太仆寺为官的,立马尴尬的找各种奇葩的理由推脱。

    倒不是他们不想当官,但举人官跟进士官的区别之大,那简直就是有鸿沟一般。

    举人官,天生低人一等。

    贾琮一连去了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四大会馆,都没能招募到一人。

    这四家是国朝科举最强的省份,能从这四个地方走到京城的,就没一个是缺少才华之人。

    贾琮能理解在这几个会馆的失败,但当他走进国子监想要从国子监招募几个人却一无所获时,这才苦笑的跟护卫在一旁的贾十一说道:“十一叔,难道太仆寺的官真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小三爷,属下觉得,不是太仆寺的官不招人待见,而是这些人的心气高,不想因一时之便,耽误了将来的前程。”

    贾十一的话提醒了头脑发胀的贾琮,是了,他每每到一个地方,第一选择是那些有才华的人。

    有才华的年轻人,哪个不是心高气傲的,岂会在乎一时之便。

    他猛地一拍脑瓜子:“差点就误了大事!十一叔,走,咱们去找林姐姐!”

    ……

    黛玉及笄后的第二日,休息都没休息,她就回到了礼部义务教育司忙碌起来。

    贾琮的突然到来,把正在忙碌的黛玉吓了一跳。

    她放下手中的笔,疑惑问道:“我听说你把太仆寺给清空了,正跟王尚书打擂呢,怎么会有时间来我这?”

    贾琮凑到黛玉跟前,嘿嘿一笑:“这不是遇到麻烦了嘛,专门来找林姐姐求助,还请林姐姐救我出苦海啊!”

    “别,王尚书都没办法,我这也才几个人,哪里能匀得出人手给你用。”

    黛玉一指窗外,义务教育司的大小官吏加起来还不到七个人,却要总掌整个国朝的教育工作,就没一个轻省的。

    要不然她也不会休息都不休息,及笄礼刚结束,就跑来衙门坐班了。

    贾琮摇了摇头,神秘的笑说:“我可不是跟林姐姐抢他们的,只需林姐姐给我一封这几年国朝各地送来京城的推免生名单就行。”

    嗯?

    黛玉脑中灵光一闪,眉眼弯弯朝着贾琮笑了起来。

    “原来如此,你竟是想直接从推免生中选材。这主意好,推免生多是家境普通甚至是贫家子,他们的学识虽说在公办学堂中是佼佼者,但让他们去跟正统科举者相比,终究是差了不少。与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不如走这条路。”

    书香门第的优势真的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哪怕有义务教育的帮助,贫家子的举业之路,真的太艰难了。

    义务教育推行三年,各地举荐到京城的推免生已经有了数百人,这些人陆陆续续在国子监就读毕业,只有少数有希望在会试中崭露头角。

    绝大部分的人虽然勤勉,但最终只能在国子监毕业后,由朝廷安排他们到地方或是各部担任底层官吏。

    黛玉觉得,与其让他们跟那些苦读十年甚至十余年的举人争皇榜,还不如直接走贾琮的路子。

    太仆寺怎么说也是五寺之一,便是从最低的九品监副做起,熬都能熬到六七品京官致仕。

    这对于贫家子而言,绝对是一个改换门第改变自身的惶惶正道!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