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六百七十章今日废太子,谁赞成,谁反对?【求订阅啊】
    “先帝遗诏到——!”

    随着张良一声高喊,始皇帝寝庙内外,无不震动。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始皇帝遗诏了。

    如果算上册封赵昊为秦王的那份遗诏,众所周知的始皇帝遗诏就有三份。

    这简直有悖常理。

    虽然始皇帝执政的时候,留下了诸多问题,但却从未出现过齐桓公晚年时的昏聩。

    所以,台下众臣,包括外围的老秦人,都开始怀疑这份新出现的遗诏,是否真的乃始皇帝遗诏。

    毕竟公子高曾扬言胡亥、赵高矫诏太子之位。

    如今他拿出的这份遗诏,谁又能判断其真伪?

    “诸位,国不可一日无主,大秦需要一位新君带领大秦继续前进,此事至关重要。”

    公子高肃然一句,全场静如空谷。

    只见他抬手拿起张良手中的铜匣,语气万分沉重地继续开口:“先帝在南海受困时,曾交给本君一道诏书,书匣封口写着‘朕后国乱开启’。本君手拿之物,便是先帝诏书。

    此时,诏书并未开启,本君先行对天明誓:本君启诏并非私心争位,而是不想宗庙社稷,天下百姓陷入乱局。如今朝廷因新君迟迟不立而动荡不休,乃乱局伊始,本君觉得是时候开启诏书,扭转乾坤了。”

    “这”

    众人听到公子高的话,一片惊愕。

    这是什么话?

    人家胡亥之所以没有登基称帝,是因为秦崇水德,十月乃水德最盛之时,需符合天命,才没有仓促登基称帝。怎么到你这里就是新君迟迟不立而动荡不休了?

    再说,李斯之前不是已经说了吗?如今的动荡与先帝在世时留下的诸多问题有关,你要扭转乾坤,拿先帝遗诏出来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先帝自己留下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

    很明显,对于公子高的说词,台下众人并不是很满意。

    一时之间,竟无人回应,连冯去疾等人都默然不语了。

    “岐山君既然拿出了先帝遗诏,按流程,是不是应该监诏了?”李斯终不忍公子高被冷落,沉声提醒道。

    冯去疾冷笑一声:“岐山君既已明誓,还是自家开了吧!”

    “甘泉宫遗诏尚有两公监察,如今岂能特例?”李斯板着脸道。

    “嬴丰虽为御史大夫,但侍奉先帝少之又少,如何能监诏服众?难不成由老夫和李丞相监诏?”

    “若右相愿意,也不是不可。”

    “呵呵。”

    冯去疾不屑一笑,随即直接拒绝:“老夫可不想助纣为虐!”

    “既如此,那就只能请另一位冯公了。”

    似乎早就料定了冯去疾不会配合自己,李斯果断抛出一个重磅消息。

    “另一位冯公?”

    众人一片惊诧。

    却听李斯笑道:“冯公虽被贬黜,但却从未忘记国事,如今国事动荡,老夫请冯公出来,一是甘泉宫监诏有冯公,此番监诏若没冯公,诸位怕是很难信服。二是岐山君对冯公十分信任,他相信冯公能秉公护国。”

    话音落下,只见冯劫缓缓走出禁军人墙,面无表情的来到祭台之上。

    “冯劫!你这是做什么?”

    冯去疾对冯劫的出现也大感错愕。

    虽然他俩是父子,但在政见上,一个是老好人形象,一个是火爆脾气形象,并没有多少交集。

    “还能做什么?监诏呗!”

    冯劫垂着眼皮看了冯去疾一眼,淡淡说道。

    冯去疾忿怒的豁然起声,怒道:“你已经不是御史大夫了,有何资格监诏!”

    “不是御史大夫又如何,那御史大夫不是没能力监诏吗?”冯劫依旧语气淡淡地道:“老夫监诏,有谁不服,可以站出来替代老夫!”

    “这”

    冯去疾语塞,扭头看向身后众臣。

    只见身后众臣面面相觑,却无一人站出来替代冯劫,包括那名新任御史大夫嬴丰,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眼见气氛一下子陷入沉默,冯去疾顿时红了脸:“就算有你监诏,也无法服众。当日甘泉宫监诏,还有蒙毅,老夫不信蒙毅也愿来监诏!”

    “.”

    听到冯去疾的话,台下众臣纷纷点头。

    他们之所以深信甘泉宫那份遗诏,其实很大程度与蒙毅有关。

    毕竟蒙毅乃始皇帝心腹,他没理由帮助赵高、胡亥矫诏。

    由蒙毅监诏,才是最令人信服的。

    可惜,蒙毅被赵高取代了郎中令之职,就连蒙家也分崩离析,怎么可能来这里监诏。

    然而,冯去疾的话音刚刚落下不久,一道熟悉的声音忽地响起:“蒙毅愿替岐山君监诏!”

    哗!

    全场哗然,不由循声望去。

    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一身黑色长袍,步履稳健,面色肃然的出现在禁军之中。

    “这,这怎么可能”

    冯去疾瞪大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李斯微微一笑,再次开口:

    “蒙毅在代地出任郡守,政绩斐然,此次祭奠仪式,老夫召天下郡守回咸阳共商国事,他也欣然答应了。如此,想必经由冯公和蒙毅监察的诏书,应该没人再有疑虑了吧?”

    “这”

    众人语塞,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下一刻,一向沉默寡言的老郑国开口了:“先帝寝庙前,老夫相信他们不敢作伪,否则死后有何面目见先帝?”

    此言一出,全场肃静。

    公子高立刻朝冯劫、蒙毅拱手:“敢请两位监诏!”

    冯劫与蒙毅对视一眼,二话不说的走到铜匣面前,深深一躬。只见冯劫肃然站定,蒙毅上前接过铜匣,放在祭台高案上,仔细打量一阵,扭头看向冯劫。

    冯劫当即对着台下众人道:“诏书外制无异常!”

    跟甘泉宫监诏流程一模一样,台下经历过甘泉宫之事的众臣,无比熟悉。

    而没有经历过甘泉宫之事的各地郡守也十分信服。

    因为这个流程能让他们清晰的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存放诏书的铜匣与封匣印鉴都没有问题,是真的遗诏。

    只见冯劫在宣读‘诏书外制无异常’后,蒙毅便拿起文书刀,割开了带有朱红印玺的白帛封条。

    很快,一个明显需要钥匙才能打开的钥匙孔,出现在白帛之后。

    隔近一点的台下大臣,甚至能看到外漆完好无损,没有被打开过的迹象。

    这时,冯劫走到公子高面前,拿过钥匙,便来到蒙毅身边。

    蒙毅同样一言不发,接过钥匙,直接打开了铜匣。

    旁边的冯劫再次开口:“铜匣内封无异常,启诏!”

    蒙毅依言拿去最外层的防水油布,再揭开小铜板,又拿去一层防水油布,这才捧起一个带有三道铜箍的管状物体,递给冯劫查看。

    冯劫看完之后,当即高声通报:“尚坊特制羊皮诏书,无异常,开诏!”

    蒙毅抬手一抚,两道薄如纸片的铜箍便滑落到了铜匣之中,紧接着,一卷羊皮诏书出现在他手中。

    只见他一眼未看,便肃然递给了冯劫。

    冯劫仔细打量片刻,然后环顾众人,朗声通报:“先帝手书,印玺无异常,宣读诏书!”

    话音落下,便当众展开诏书,面无表情的高声念诵:“朕若不测,非朕之命也,乃乱臣乱命。此诏交由吾儿高,若有乱臣乱命之人,吾儿高可启诏安国。诏书完毕。”

    “这”

    众臣以为公子高会取代胡亥,争夺太子之位,没想到诏书的内容是这样。

    若始皇帝遗诏是改立公子高为太子,相信即使有蒙毅,冯劫两位深得众臣信任的人监诏,他们也会怀疑诏书的真实性。

    毕竟始皇帝从未做过朝令夕改的荒唐事。

    可若是这么一封未雨绸缪的诏书,倒也符合始皇帝的政治格局。

    唯一让众臣有些不解的是,以始皇帝对诸公子的信任,这封诏书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现在公子高手中,至少应该是公子高与赵昊顾命安国才对。

    而今只有公子高一人,似乎总有些不合始皇帝对大事的处理风格。

    然,无论如何,诏书经过监察,可以证明诏书的真实性,谁又能轻易提出如此重大的疑虑?

    毕竟,始皇帝诏书是下给自己儿子的,谁又能轻易判断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遗诏已明,敢请君上继续主持祭奠仪式!”

    冯劫与蒙毅拱手离开了祭台。

    “父皇将此重任交托于高,高愧哉!”

    公子高眼中闪烁着泪光,悲叹一声,随即面朝骊山方向,伏地跪拜。

    众臣见状,无不面面相觑。

    似乎所有人都没想到,原本声势浩大的夺位之争,会是这样一副场景。

    李斯看了眼公子高一眼,转头朝众臣喟叹道:

    “老夫了解陛下之心,无非是希望诸公子成才。李斯侍奉先帝数十年,居中协调过不少事情,依旧有很多不足。当初在甘泉宫,老夫一力支持胡亥为太子,也是看在先帝遗诏的份上。可惜,先帝终究还是错付了.”

    “李丞相一再指责先帝,是何道理?既然先帝遗诏已经明示,让岐山君安国,那就请岐山君拿出章法,扭转乾坤!”冯去疾不耐烦了。

    虽然他不清楚冯劫为何会帮李斯和公子高,但现在已经不是深究这个的时候了。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公子高打算如何安国。

    随着冯去疾的话音落下,公子高浑身一激灵,连忙从地上爬起来,面朝冯去疾道:“冯相监察得当,祭奠仪式当回归正题。”

    说罢,大手一挥。

    上万禁军一个个盔明甲亮,金戈在手,‘哗’的一下,把诺大的祭祀区围得水泄不通。

    祭祀区的气氛骤然异常紧张,众人一个个面色如土,不知道公子高要干什么。

    不少人在心中嘀咕。

    “什么情况这是,难道岐山君要发动政变了?”

    “不是只让他安国吗?”

    有些胆小之人已经瑟瑟发抖了。

    只见公子高缓步来到群臣面前,不怒而威,群臣立刻感觉到了一股不同于之前的肃杀之气。

    却听公子高朗声道:“诸位大臣,胡亥担任太子这半年,国事不勤,昏聩无道之事却做了不少。以我父皇对继任之君的考评,明显是不合格之君。”

    “先不论他与赵高矫诏之事,就说如此不合格之君,是否可以担当维系嬴秦的重任?”

    听到这话,众臣心头一震。

    这是要废太子,行安国之权了吗?

    可废了胡亥,谁又能担当维系嬴秦的重任呢?

    如果长公子扶苏没死,由他担任太子,倒也没什么问题。

    可长公子扶苏已死,秦王昊又无心帝位,难不成要扶持公子将闾,公子荣禄,亦或是公子良担任太子,继任皇位?

    一时间,没人敢站出来说一句,全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公子高早就知道群臣会有这般反应,他目光扫视了一圈群臣,目光如炬,有些归属赵高、胡亥阵营的大臣,在他的注视下,根本不敢抬头。

    只见他微微眯起了眼睛,逐一扫过群臣。

    此时,公子高想到了老师唐举之对自己的嘱托,想到历史上的未来,想到了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即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新的征程。

    “老师说过,历史上的胡亥活埋了自己,杀光了父皇的所有儿女,如今,是否废黜胡亥,却在自己一念之间,这是不是上天给自己的补偿呢?”

    公子高自己也得不出答案,只知道,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经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了。

    他在群臣中来来回回走了十几步,这脚步声,让那死一般的沉默渐渐变成了一种无形威压。

    这是唐举之嘱咐他的,要让这种威压持续一会儿,要让全场沉浸在这种窒息的氛围中好一会儿。

    现在他做到了。

    越来越像一位君主了。

    随后,他又扫视了一圈群臣,最后将目光落在李斯身上。

    李斯知道该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

    只见他再次站到扩音喇叭前,朗声说道:

    “先帝将国家重任交付给岐山君,是因为岐山君在诸公子中,最为忠诚贤明,能使帝国安定。如今天下臣民人心不稳,内外动荡不安,太子昏庸无能,赵高祸乱弄权,太子若继位,国家迟早会灭亡,尔等也不想国破家亡,生死之后,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先帝吧?”

    “这”

    李斯一番慷慨激昂的话音落下,众臣禁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特别是那些早就对胡亥、赵高不满的大臣,纷纷出言表态。

    “吾等遵从先帝遗诏!”

    “岐山君的命令,吾等绝对听从,绝无二心!”

    “大秦社稷,天下百姓,全靠君上!”

    听到有人大臣这样表态,公子高感到很满意。

    李斯立刻趁热打铁,再次朗声说道:

    “今日祭奠仪式,当着骊山陵里的先帝,老夫提议,废黜太子,另立明君,谁赞成,谁反对?”

    “我反对——!”

    李斯的话音刚刚落下,一道极为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响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