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夜行云南 第五十五章 深井幽幽
    我站在井边,身上一下感受到了幽深的暗井里腾升起一片凉飕飕的寒气,一恍惚间仿佛是那看不穿的时光一下堆砌眼前,一眼之间就漆黑的井水洞面就象是个照妖镜,仿佛我若再看第二眼,我这个异时代的人就立刻会原形毕露,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真的不敢再看第二眼,再看我真的担心这口古井仿佛是一个可以穿越的时光隧道,冥冥之中一个能占卜会算的高人正在深幽的井底掐指等着我,趁我一不小心栽进去不知道再给我输送到哪个朝代,一阵阴风吹上,我竟额头吓出一层细汗来,连忙直起,远离。

    朱棣好象看到我的脸色可能有点发白,便道:“玉姑娘,井盐本来是咸苦的,所以深深的盐井里就有个咸腥味。”

    哦,我赶紧点点头,那是大海的味道,是我晕海就会产生瞎想吗?

    有一列背着空桶的壮汉过来又弯腰俯身摇着井边辘轳汲水,他们擎起吊桶,看来由于没有现代机器设备,盐井汲水全靠人工,我看见他们汲起的水果然极其浑浊,散发出一股咸腥味,院后有十七八个盐池子,再背上去倾倒进后面的盐池里,远远地看到他们把将吊桶里的水向盐池中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池内的水渐满并溅起水花。还有灶丁正在数口大锅边煮盐,草穈编的锅盖上白汽云腾。监工的兵役道那是熬盐,也叫出盐,是井盐熬制的最后一道程序,晒盐制盐。还有受天气影响。每天从早到晚数个盐工轮流汲汲取卤水,熬盐毛水的次数要视天气而定,晴好时一天可晒五六次,阴天可晒二三次,井盐也出不了多少。我想起后世也是盐业专卖,不知道这明朝是什么样的?

    果然朱棣已说道(不知怎的,我心时想的什么他好象总知道似的):“盐业由中央政府‘五井盐课提举司’统管,,通过盐课调节地方收入。这处不算什么,只能算是小作坊。云南的黑井盐井才是真正的大盐井,且在那有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为了大力开发黑井盐井,沐王爷还特地请旨父皇,京都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进行盐井制盐。”

    冷副帅点点头道:“是的,玉姑娘,你若什么时候去那儿就会看到到处是数千块灌满卤水的盐田倚崖而建,到处都泛着青色或微红色光芒,很是壮观。井下都是挂着雪白的长长的盐挂,就象冬日的冰挂。玉姑娘昨日宴上吃的腌萝卜条就是用黑井盐井的桃花盐腌的。黑井的“桃花盐”,据说把豆腐摞在一起,顶上放一点“桃花盐”,只需一夜工夫,就能咸到最下一块。各种民间野味都用“桃花盐”腌制,香气才浓,味道才好。”

    哦!怪不得那平淡无奇的萝卜条竟然还能有那样的美味!真是可以说尝一根,余味绕梁三日也不为过。

    朱棣回头对冷副帅道:“云南的井盐都是官府贩运买卖吗?”

    冷副帅道:“候爷将井盐开发后,交商包办。井盐产盐远销保山、腾冲乃至缅甸等地。盐商又将外地的土布、茶叶、大米、黄烟等运回贩卖。现在云南很多小镇也纷纷开有盐井洞,所产白盐洁白芳香,除供应周边县百姓外,还远销四川一带。”

    朱棣点点头。

    我们从这盐井院走出来,不久又路一座高大的殿堂,诵读之声,相闻于耳,但上面却写着两个大字“庠序”,庠序是什么?我满脸疑惑,从没见过这两个字,幸好我是流浪儿,要不处处都这样什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心想“这样的无知的人去撞死好了”。那冷副帅解释道:“这座云南府学堂也是候爷后建的,(哦,竟然是学堂)候爷来云南后,增设府学、州学、县学达几十所,在这些学校之下,还有为数众多的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里巷须一、二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每个月赐给饮食,每年赐给衣服。他本人也经常读书,手不释卷,只要不出征,闲暇之余就找儒生讲说经史。有时还亲自授教孩子们四书,他曾说现在朝廷开了科举,假如这些孩子中有人能考取功名,一日成为国栋之才,也就能为朝廷出一份力了。

    朱棣不禁赞赏道:“你们候爷道智勇过人,宜历行阵,精知兵法,又悉将士劳苦,深知征伐不易。然而仍深知文事武备,不可偏废,真是不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