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卷:江南春 17 第 17 章
    周纯周十三郎,纵然有很多缺点,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那就是他很大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徐四娘。

    周家在拥护李渊称帝之前就是太原城中的豪商,周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生活习惯非常的奢侈。比如穿衣只爱穿蜀地的织锦和越州的缭绫,熏香要用安南的沉香和婆罗洲的龙脑......就算他被家族流放到了润州,只带了随喜一个随从,但他和徐四娘穿的衣物和一些日用品也都是从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运过来的。

    但问题是,周家现在已经大幅的削减了对他的金钱供给,单靠他自己的俸禄和带来的储蓄是无法支撑起这样的奢靡的,尤其是在他给的家用被王婆子每个月吞掉一大笔之后。

    周家如今账上的银钱已经所剩不多了。

    徐清麦环视了一下四周的烛台,深以为然:“是得要赶紧赚钱,不然蜡烛都点不起。”

    烛台,油灯,在这个时代都称得上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的,再加上他们很少吃肉和内脏等物导致缺乏维生素A,他们的眼睛在晚上也几乎看不清东西。

    没有照明工具,他们的夜晚,很多时候都只有漆黑一片。

    由奢入俭难,徐清麦可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最终也变成那样。

    当然,她也没有傻到觉得仅靠自己的诊金就能成为富豪,而是将视线投向了广大穿越前辈们都曾经走过的路:

    “咱们做点东西来卖?做什么好呢?吃的,还是用的?”她天马行空,倒是越想越兴奋,颇找到了几分在后世玩生活游戏的乐趣:“要不做玻璃吧?每本穿越小说里都要做的,简直是财富永动机。

    “而且有了玻璃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

    像是窗户和镜子这种日常每天都要用的暂且不提,徐清麦想的是,有了玻璃才能有制造试管和其他医学设备。就比如给赵孚用的封闭引流设备,原本就该是透明的,这样才能清楚的观察到引流出来的东西,确定他内部的伤势恢复情况。

    更别说玻璃还可以磨放大镜,说不定还能折腾出显微镜来,这可是医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东西!

    但是,周自衡摇了摇头:“......恐怕暂时不行。现代玻璃是硅酸盐玻璃,你会烧吗?”

    徐清麦的一腔热血骤然变冷,她眨了眨眼:“......不会。”

    “我看过视频,但也不会。”

    徐清麦啧了一声,沮丧的道:“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周自衡提起笔,将“玻璃”两个字写在纸上,“我知道原理,后续有足够的资金了,我们可以多尝试几次,。这东西的确可能卖出高价,而且很有用。”

    他如果想要做一些小实验,也离不开玻璃,以及显微镜。

    “那你看这个怎么样?”徐清麦又想到一个点子。

    两人你来我往的热烈讨论着目前他们可以做的东西和赚钱的策略。

    纸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场地,技术也不明确,目前搞不定,先记下......

    制盐?这行业水太深了,先记下......

    吃食?以周家的地位和身份,要开也只能开酒楼或者隐身幕后与人合作,不然容易出问题,先记下......

    纯粹买商铺来做贸易?和上一条会遭遇的问题一样,先记下......

    卖各种方子和图纸?一锤子买卖,不如等后续自己有积累了再来做......

    两人面面相觑,发现虽然脑子里点子无数,每一个似乎都精妙绝伦,但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并不算太多。

    在讨论了一番之后,最终定了两项。

    周自衡大致的衡量了一下这两项需要的人力物力场地,点了点头:“可行。走高端精品路线,一开始不需要计较产量。而且这个有点技术壁垒,一时半会儿的不会有跟风的产品。”

    徐清麦笑起来:“跟风也没事,咱们难道就不会推陈出新吗?”

    现代人的优势就在于接受的信息多,脑子里的点子也就多,这一点肯定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周自衡掸了掸自己写了整整一张的纸,有些遗憾又隐隐有些小兴奋:“至于其他的,等着以后慢慢来吧,急不得。”

    徐清麦赞同:“慢慢来。”

    熄灭了烛台,两人走出书房。漫天星辰的光辉洒在院落里,让一切如梦似幻,仿佛披上朦胧银纱,置身静谧世界。

    徐清麦乐观的感慨:“不管怎么样,至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的星星。”

    周自衡抬头看向远处:“明天应该是个大晴天。”

    他希望这样的天气可以多持续几天,因为,整个江南地区,马上就要进行春耕了。

    ......

    第二日一早,周自衡就自己去屯署上班了,将随喜留在了家里。徐清麦需要随喜去跑腿买东西,这也更让他觉得家中人手局促。

    润州屯的主要官署并不在润州城,而在江宁县。这是因为辅公祏事变后,整个江南的行政区域就重新划分,江宁县被划给了润州,而原本的屯署还留在了县里,并没有搬到润州城去——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衙门,无人关注。至于屯署里的人就更不在乎了,山高皇帝远,他们巴不得不搬,在江宁县偏安一隅,乐得逍遥。

    这太阳都快晒到人屁股了,屯监和屯副连个人影都无,周自衡算是第一个到岗的高级管理人员。

    “周录事!”

    向他行礼的几位小吏脸上表情都有些奇怪,就差明晃晃的挂着几个字:您今天这么早?

    周自衡简直忍不住摇头,这就是摸鱼者的天堂啊!每天来点个卯,然后敷衍敷衍,剩下的时间混吃等死就行了。人生多么自在。

    可悲的是,他是闲不下来的人。

    屯署虽然人不多,加起来也就十几个,但占据的地方倒是挺大。作为录事,周自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他坐下来先把自己能找到的公文和所有的一些文字记录都看了个遍——别怀疑,周纯这家伙的脑子里关于公事的记忆简直一团糨糊——看完这些公文后,他才梳理好整个润州屯的运作模式和管辖范围。

    屯田,从西汉一直绵延至今,是朝廷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大唐自开国以来除了戍边屯田是归军队管之外,其余都归于司农寺。

    司农寺下辖有三十几个屯,包括监牧屯田、盐池屯田、宫苑屯田、军器监屯田等等。这些屯田的产出有的供养了宫苑,有的供给了军队,有的成为了官员们的俸禄,还有的被送入了仓库成为了储备粮。

    而这三十几个屯里面,最受重视的自然是宫苑屯田和京畿附近的屯田。

    润州屯作为新设立的屯,江南一带又多沼泽水域,农田也还没怎么进行开发,在整个屯田体系里可以说是吊车尾的存在。

    爹不疼,娘不爱,也拿不到多少嘉奖,屯里从屯监到下面的吏员,自然也就得过且过了。

    周自衡整理好这些讯息,脑海中一片火热——

    还未大开发前的江南哎!

    要是摸清楚了这里的土地和农作状况,换到现代,都足够他写好几篇论文了!

    而且,这可是江南哎,富庶无比、膏腴上地、亩值一金的江南啊!

    只有他知道,江南的农田一旦开发成熟,会给这里带来什么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会给整个天下的经济体系带来多大的冲击!

    粮食的中心产区会逐渐南移,“苏常熟,天下足”!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江南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经济中心从北向南的转移。

    对学农的周自衡来讲,这简直就是老天送上来的功绩。

    他从坐榻上跃起,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从窗户向外望去,正好看到一个年轻人路过,立刻被他给抓了壮丁。

    “你......杨思鲁!随我巡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