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anqihaotianmi.org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卷 第509章 杀了省事
    一代佞臣李宗训就这么荒唐地死在了邺城南大门的城楼上。

    一箭毙命。

    没有遗言。

    由李宗训建立的新朝仅仅存在了三天,定下的国号尚未通令四海,就夭折在这一天的烽火狼烟中。

    邺城破。

    奸臣诛。

    大晋一统。

    四海哗然。

    裴獗率兵入城时,南城楼上,吹响了三声号角。

    低沉的呜鸣声,在呼啸而过的寒风里,为这座古老的城池,平添了一抹沧桑。

    城墙上血迹未干,斑驳苍凉。

    城里的房舍庙宇,楼阁街市,悄无声息。

    普通百姓都因惧怕而缩在屋里,不敢出来查看,只有那一群耳聪目明的世家豪绅,以前被李宗训强征过钱财的倒霉蛋,早早备了焰火鞭炮,沿途燃放,高呼雍怀王千岁。

    战后的邺城秩序混乱,一片狼藉。

    北雍军安静地处理各项事宜,没有打扰老百姓。

    明明刚刚经历了一场浴血之战,守城的士兵换了人,邺城军被原地收编,换的换,杀的杀,可邺城老百姓的生活,却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只是,当初跟着李宗训逃到邺城的皇族宗亲和官员,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冯蕴是乘坐辇轿进去的。

    战后清剿,城内风险未知,因此她没有第一时间入城,而是等北雍军完全控制了局面,这才被人接了进来。

    刚到邺城所谓的皇城正门,就看到一群旧臣跪在萧瑟的寒风中,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崔稚的父亲崔太傅。

    两年过去,从中京到邺城,各人境遇已不一样。

    冯蕴不喜欢崔稚,但对这种抛妻弃女的东西,更是不屑一顾。

    她没有停留,坐着辇轿从中穿过,多余的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们。

    “微臣见过雍怀王妃——”

    “王妃金安。”

    她不多言语。

    这群旧人却认出她来。

    一个个抢着施礼,套近乎。

    冯蕴瞥一眼,没有回应便扬长而去。

    这些老臣在城破的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投诚归降,但对北雍军来说,已经太晚了。

    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做正确的事,也没有价值。

    最聪明的做法,是唐少恭那样,洞开城门迎接大军。

    冯蕴到达兴仁殿的时候,裴獗和几个将领,正在殿内议事。

    她没有过去打扰,静悄悄绕过屏风,去内殿小憩。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依末将之见,这群狗东西,全都别留了。”

    武将说话大声。

    冯蕴甫一坐下来,就听到敖七清越有力的声音。

    隔着帘子,很清楚地传来。

    “杀了省事。兵荒马乱的,谁也不会去追究,他们是怎么死的。”

    敖七少年义气。

    打了这么久的战,他恨透了引发战争的这些人,对当初导致大晋分裂的邺城一派,没有半分好感。

    “不可。”赫连骞笑着捋胡须,“敖小将军,此事不可轻率啊。对士大夫的处罚,非重刑所及,自古不破。这些臣众,皆出于名门望族,背后是各大世家之利,个中纠葛错综,千丝万缕,非一刀可断,亦非一杀能解。。”

    “那又何妨?”敖七一听就不乐意了。

    敖七知道自己年少,也正因为此,他才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

    尽管他也出自平城的世家,可行伍多年,早对那些把持朝事的世家没有好感。

    “哪个世家不服,就打哪个世家。打服为止。”

    赫连骞看着他摇了摇头,温和地一笑。

    他是看着敖七成长起来的老将,自然不会因为敖七的抢白而生气。

    “饭要一口一口吃,急不来的。”

    敖七叹口气,“末将明白。我只是咽不下这口气,不想便宜了这群狗东西,要不是他们,咱们会死那么多兄弟吗?”

    众将唏嘘。

    裴獗道:“都有道理。”

    他淡淡扫一眼众将,沉声道:“一干旧臣、皇室宗亲,一律押解西京,再行处罚。”

    众人频频点头。

    这是最好的法子了。

    上有皇帝,下有晋律,要怎么处罚都不该即时决定,再怎样也要等西京走一遍流程。

    但裴獗说的是“押解”。

    被押解的,就是案犯,不是什么士大夫。

    只要是案犯,受不受极刑死罪暂时不论,落到他们的士兵手上,活罪肯定要受的。

    敖七舒坦了,拱手道:“如此甚好。”

    众将笑着,都说大王处置得宜。

    石隐这时蹙起了眉头。

    “宗室和旧臣还好说,明德太后和汝南王世子……该如何是好?”

    一个是曾经的临朝太后。

    一个是邺城朝的伪皇帝。

    只要西京承认熙丰帝和兴和帝的尊位,就绕不开李桑若。

    如果西京不承认熙丰帝和兴和帝,那如今的元尚乙就得位不正。

    李桑若和普通罪臣,还是有区别的。

    众将的视线,纷纷落到裴獗的脸上。

    在南城门,李宗训三番五次拿李桑若要挟裴獗,虽然裴獗没有理睬,可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也都隐隐察觉到了一点什么……

    裴獗问:“人在何处?”

    石隐拱手,“之前唐少恭派人送过来,末将没来得及请示大王,暂时派人软禁在芳云殿中。”

    裴獗嗯一声,“那便先关着好了。人犯押解回京时,一并带回去。”

    石隐从他脸上没有看出什么表情,沉吟应声,“是。”

    赫连骞又道:“那唐少恭此次立下大功,大王准备……如何封赏?”

    裴獗抬眼看他,“依你之见,如何?”

    赫连骞道:“此人会极为审时度势,识时务,才智过人,若他是自己人,可堪大用。但……末将愚见,三姓家奴,实不可信。今日他可以背叛李宗训,来日,就可以背叛大王。”

    这几位全是裴獗的心腹,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人,所以,赫连骞说话毫无顾虑。

    “不过,北雍军得以轻松夺城,唐少恭要居首功。大王素来赏罚分明,也不好破例。故而,封赏皆可,重用不得。”

    裴獗点点头。

    旁人不知道唐少恭的底细,可裴獗心里有数——唐少恭是为数极少的几个,很早就知道他和谢家军有关系的人。

    裴獗也没有忘记,当初唐少恭说过的那一句:“仆早年曾在谢献将军麾下,任谘议参军”。

    他沉默片刻。

    “唐少恭何在?”

    石隐道:“跪在宣德门外。”

    赫连骞没有说错。

    他还真的是识时务……

    不仅不邀功,反而先请罪。

    不过,裴獗并没有像所有人料想的那样,即刻召见唐少恭,而是摆摆手。

    “你们先下去吧。”

    “喏。”

    众将陆续退下。

    裴獗紧锁的眉头微微松开,喟叹一声,回头。

    “蕴娘,出来吧。”